| 1人回答 | 23次阅读
多动症儿童可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训练、注意力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运动协调训练等方式改善症状。多动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刺激、家庭教养方式、脑损伤等因素有关。
1、感觉统合训练
通过平衡木、蹦床、滑板等器械刺激前庭觉和本体觉发育,改善肢体协调性。针对触觉敏感儿童可使用触觉刷进行脱敏训练,每日重复进行10-15分钟。训练需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家长可配合进行家庭巩固训练。
2、行为矫正训练
采用代币制、行为契约等正强化手段,建立明确的奖惩规则。对安静坐立、任务完成等目标行为即时给予奖励,对攻击行为采用暂时隔离法。家长需保持指令简洁清晰,避免同时下达多重指令,建议将复杂任务拆解为分步骤完成。
3、注意力训练
通过舒尔特方格、数字划消、图形追踪等视觉追踪游戏提升专注力持续时间。使用计时器逐步延长单次任务完成时间,从5分钟开始阶梯式增加。训练时应减少环境干扰物,采用工作休息交替模式,每15分钟安排短暂身体活动。
4、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轮流对话、礼貌用语等社交场景,使用社交故事绘本讲解情绪识别技巧。集体训练时可安排合作性游戏,培养遵守规则和团队协作意识。家长需示范恰当的社交回应方式,及时纠正不当人际互动行为。
5、运动协调训练
进行跳绳、拍球、抛接沙包等双侧协调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游泳、武术等结构化运动有助于提升自我控制能力。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因失败体验产生挫败感,可配合音乐节奏增加趣味性。
除专业训练外,家长应建立规律作息制度,保证每日9-11小时睡眠,限制电子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饮食上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避免含人工色素及防腐剂的加工食品。建议定期复诊评估训练效果,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调整,避免自行中断训练计划。
小儿睡觉扭来扭去可能与睡眠环境不适、缺钙、胃肠不适、皮肤瘙痒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补充维生素D、腹部按摩、皮肤护理等方式改善。
1、睡眠环境不适室温过高、衣物过厚或床品粗糙可能导致孩子频繁翻身。建议家长保持卧室温度在24-26℃,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定期更换柔软床单。
2、维生素D缺乏缺钙引起的神经兴奋性增高会导致睡眠不安。家长需每日补充维生素D3滴剂,多进行户外活动,必要时检测血钙水平。
3、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喂养不当、食物过敏有关,常伴随腹胀、屁多。建议家长采用拍嗝、顺时针腹部按摩,避免睡前过度进食。
4、皮肤问题湿疹、痱子等皮肤瘙痒会让孩子扭动摩擦。家长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无刺激润肤霜,严重时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
持续睡眠不安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儿科或儿童保健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