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股骨干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骨牵引、切开复位内固定、髓内钉固定、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创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因素引起。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稳定性骨折。通过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后,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固定时间通常需要6-8周,期间可配合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伤科接骨片促进愈合。
2、骨牵引
适用于严重移位或不稳定骨折的临时固定。通过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穿针实施持续牵引,维持骨折端对线。牵引重量需根据患者体重和肌肉力量调整,一般维持4-6周。治疗期间需预防牵引针道感染,可使用碘伏消毒液每日护理。
3、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明显移位或开放性骨折。通过手术暴露骨折端进行解剖复位,采用钢板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早期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骨肽促进骨痂形成,配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负重训练需根据影像学愈合情况逐步进行。
4、髓内钉固定
适用于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将髓内钉经股骨大转子或膝关节插入髓腔,具有中心固定和早期负重优势。术后可配合接骨七厘片辅助治疗,6周后开始部分负重。需注意预防髓内钉远端锁钉处的应力集中性骨折。
5、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即开始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拆除外固定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练习。可使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配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关节软骨。完全负重通常需3-6个月,期间需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
股骨干骨折恢复期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800-1200毫克,适量补充维生素D3滴剂。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若出现患肢肿胀加剧或异常疼痛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