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尿隐血+2是怎么回事血小板过高的原因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隐血+2是怎么回事血小板过高的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尿隐血+2可能与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肾炎、前列腺疾病、肿瘤等因素有关。血小板过高通常由感染、贫血、炎症、骨髓增殖性疾病、脾切除术后等原因引起。

1、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隐血+2,常见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炎或肾盂肾炎。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日常需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

2、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划伤尿路黏膜,导致尿隐血+2。患者常伴有腰部绞痛、血尿等症状。治疗可选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消石胶囊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建议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

3、肾炎

肾小球肾炎可引起尿隐血+2,多与免疫异常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表现。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需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肾功能。

4、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血小板升高的常见原因,机体通过增加血小板应对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如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巴韦林颗粒等。感染控制后血小板多可恢复正常。

5、骨髓增殖性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疾病可导致血小板持续升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血栓或出血倾向。治疗可选用羟基脲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避免剧烈运动。

出现尿隐血+2伴血小板升高时,建议完善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应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风险,限制高嘌呤饮食。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输血和输血小板一样吗?

输血和输血小板不一样,输血通常指输注全血或红细胞悬液,而输血小板是单独输注血液中的血小板成分。两者在成分、适应证及临床用途上存在明显差异。

输血主要用于补充血容量或改善携氧能力,适用于急性失血、严重创伤、手术中大量出血等情况。全血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等所有血液成分,红细胞悬液则主要保留红细胞。输注前需严格进行血型匹配,避免溶血反应。输血可快速提升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但可能引起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

输血小板则针对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患者,如白血病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大出血伴血小板消耗等情况。血小板制剂通过离心分离获得,需在22℃振荡保存以保持活性。输注可预防或控制出血,但存在输注无效、细菌污染等风险。血小板寿命较短,需根据患者出血风险及血小板计数决定输注频率。

无论是输血还是输血小板,均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实施,输注过程中需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患者术后或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日常需均衡饮食,适当补充含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食物,促进血液成分恢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