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嗜铬细胞瘤通常可以通过B超检查发现,但确诊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
B超对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较高,尤其当肿瘤直径超过2厘米时,超声可显示肾上腺区边界清晰的实性占位,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伴有囊性变或钙化。对于典型病例,B超能初步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但受操作者经验、患者体型及肠道气体干扰等因素影响,体积较小或异位嗜铬细胞瘤可能漏诊。
位于肾上腺外的异位嗜铬细胞瘤(如腹主动脉旁、膀胱等部位)因解剖位置特殊,B超检出率相对较低。这类肿瘤需通过增强CT或MRI进一步定位,CT可清晰显示肿瘤血供特点,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功能性诊断需依赖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检测,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测定是更敏感的筛查指标。
怀疑嗜铬细胞瘤时,建议完善血压监测、激素水平检测及多模态影像学评估。确诊后需在控制血压基础上行手术切除,术前需严格使用α受体阻滞剂预防高血压危象。术后需长期随访激素水平及影像学检查,监测复发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