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新生儿的眼皮上有红点

|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的眼皮上有红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玮琰
周玮琰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眼皮红点可能由毛细血管扩张、胎记、粟粒疹或血管瘤引起,多数为良性表现,需结合形态变化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1、毛细血管扩张

分娩过程中眼睑受压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针尖大小红点,无须特殊处理,通常1-2周自行消退。

2、胎记

鲑鱼斑常见于新生儿眼睑,呈淡红色斑块,与局部血管畸形有关,多数在1-3岁自然消退,持续存在者可咨询皮肤科激光治疗。

3、粟粒疹

皮脂腺堵塞形成白色或淡红色丘疹,可能伴随轻微炎症反应,保持皮肤清洁即可,避免挤压以防感染。

4、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表现为凸起鲜红斑点,可能与胎盘雌激素水平有关,需儿科评估生长速度,快速增大时采用普萘洛尔口服液或噻吗洛尔凝胶治疗。

日常避免摩擦患处,哺乳期母亲减少辛辣食物摄入,若红点扩大、渗液或伴随眼睑肿胀,应及时至新生儿科就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内斜视怎么治疗

小儿内斜视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视觉训练、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内斜视可能与屈光不正、眼外肌发育异常、神经系统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

1、佩戴矫正眼镜

屈光不正导致的内斜视需先矫正屈光问题。远视患儿佩戴凸透镜可减少调节性内斜视,需定期复查视力并调整镜片度数。

2、视觉训练

通过遮盖疗法、双眼视功能训练等非手术方式改善斜视。家长需每日监督孩子完成训练,持续3-6个月评估效果。

3、注射肉毒杆菌毒素

适用于轻度麻痹性斜视或术后残余斜视。通过暂时麻痹过度收缩的眼外肌平衡眼位,效果维持3-6个月,可能需要重复注射。

4、手术治疗

先天性内斜视或斜视度超过15棱镜度时需手术调整眼外肌。常见术式包括内直肌后徙术、外直肌缩短术,术后需配合视觉康复训练。

建议家长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眼位和视力,治疗期间补充维生素A和DHA,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