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中药紫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中药紫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紫参是中药材拳参的别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散结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毒血痢、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病症,但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1、清热解毒

紫参性微寒,归肺、肝、大肠经,其清热解毒作用对热毒壅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有缓解效果。临床常用紫参配伍金银花、连翘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也可外用煎汤湿敷缓解皮肤疮疡。紫参片、紫参颗粒等剂型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寒凉药物同服加重胃肠刺激。

2、凉血止血

紫参含有没食子酸等成分,能缩短凝血时间,对血热妄行导致的鼻衄、咯血、便血有辅助疗效。治疗血痢时可与地榆炭、槐花同用,但需注意紫参止血作用较弱,严重出血需配合白及粉、三七粉等专用止血药。紫参胶囊使用期间应监测凝血功能,手术前需告知医生用药史。

3、消肿散结

紫参对乳腺炎、淋巴结炎等体表痈肿有消散作用,多与蒲公英、夏枯草配伍内服,或研末醋调外敷。现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紫参注射液可用于急性炎症早期,但过敏体质者使用前需皮试。肿块持续增大或伴发热时须及时就医。

4、调节免疫

紫参多糖成分能促进巨噬细胞活性,改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辅助治疗慢性感染性疾病。紫参口服液适用于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慎用。长期服用可能干扰免疫抑制剂效果,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

5、禁忌事项

紫参性寒,脾胃虚弱者服用易出现腹泻、食欲减退,宜配伍白术、茯苓减毒。孕妇使用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妊娠期禁用。紫参与藜芦存在配伍禁忌,与华法林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紫参煎煮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避免有效成分破坏。

使用紫参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避免加重热性症状。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合理配伍使用,单味药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储存时需置阴凉干燥处,防止霉变降低药效。日常可搭配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调理湿热体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骨折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有哪些症状呢

小儿骨折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可能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肢体畸形、生长板损伤以及神经血管损伤等症状。小儿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骨骼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评估。

1、局部肿胀疼痛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会导致肿胀疼痛,可能伴随皮肤发红发热。轻度肿胀可通过冷敷缓解,若持续加重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家长需避免随意按摩或热敷患处,防止二次损伤。

2、关节活动受限

骨折邻近关节可能出现僵硬或活动障碍,常见于肘关节或膝关节骨折后。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长期未改善可能需关节松解术。

3、肢体畸形

骨折错位愈合可能导致肢体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影响外观和功能。儿童骨骼重塑能力强,轻度畸形可能自行矫正,严重者需截骨矫形手术。家长需定期复查X线监测骨骼生长情况。

4、生长板损伤

儿童特有的骺板损伤可能导致肢体生长停滞或过度生长,表现为双下肢不等长。需长期随访至骨骼成熟,必要时行骨骺阻滞术或肢体延长术。常见于桡骨远端或胫骨远端骨折。

5、神经血管损伤

骨折端移位可能压迫或刺伤周围神经血管,表现为麻木、苍白或脉搏消失。肱骨髁上骨折易伤及桡神经,需急诊处理。家长发现患儿肢体感觉异常应立即就医。

小儿骨折后应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适量食用牛奶、鱼类等食物。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进行物理治疗。定期复查监测骨骼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夜间疼痛加重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需紧急处理。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再次受伤,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