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肾移植患者的饮食多吃什么

|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肾移植患者的饮食多吃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苏藤良
苏藤良 北海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1)热能:初期热能供给每日维持在6276千焦(1500千卡);若病人肾移植术后恢复良好,病情稳定,于l周后可逐渐将热能提高至10460千焦(2500千卡)/日。(2)蛋白质:肾移植初期蛋白质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供给,密切观察病人血中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根据这些肾功能指标变化,随时调整蛋白质的供给量。蛋白质供给量应随肾功能恢复逐渐增加,直至每日每公斤体重1.一2.o克。移植肾已恢复功能时,每日蛋白质供给总量可达80克,所供给蛋白质应为高生物价优质蛋白质。(3)糖类:肾移植病人由于需克服排异反应而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使糖耐量下降,血糖升高,甚至会出现继发性糖尿病,所以对糖类供给要适当限制,糖类占总热能的50%-60%。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常规中有管型是怎么回事

尿常规中出现管型可能与生理性脱水、剧烈运动、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因素有关。管型是尿液中蛋白质、细胞等成分在肾小管内凝固形成的圆柱状结构,通常提示肾脏或尿路存在异常。

1. 生理性脱水

长时间未饮水或大量出汗可能导致尿液浓缩,形成透明管型。这种情况通常无伴随症状,及时补充水分后复查尿常规可恢复正常。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高温环境活动。

2. 剧烈运动

高强度运动后可能出现颗粒管型,与肌肉组织分解代谢增强有关。可能伴随短暂性蛋白尿,休息48小时后多可自行消失。运动前后需充分补水,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

3. 肾小球肾炎

可能与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

4. 肾病综合征

常见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等疾病,与免疫复合物沉积、足细胞损伤相关,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治疗需联合呋塞米片、他克莫司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必要时行血浆置换。

5. 急性肾小管坏死

多由缺血、肾毒性药物导致,可见上皮细胞管型,伴随少尿及血肌酐升高。需停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碳酸氢钠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

发现尿管型异常应复查晨尿标本,避免月经期或分泌物污染干扰结果。日常需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克,限制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合并水肿者需记录每日尿量及体重变化,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若持续存在管型或伴随血尿、泡沫尿等症状,应及时至肾内科就诊完善尿蛋白定量、肾脏超声等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