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小儿腹泻中药治疗

|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腹泻中药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海泉
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腹泻可遵医嘱使用小儿腹泻宁糖浆、小儿止泻安颗粒、小儿肠胃康颗粒、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治疗。小儿腹泻多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外感邪气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可能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

一、小儿腹泻宁糖浆

小儿腹泻宁糖浆由党参、白术、茯苓等组成,具有健脾和胃、生津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该药能缓解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对非感染性腹泻效果较好。使用前需排除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避免延误抗感染治疗。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若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需停药。

二、小儿止泻安颗粒

小儿止泻安颗粒含黄连、木香等成分,具有清热燥湿、涩肠止泻作用,适合湿热型腹泻伴肛门灼热、粪便酸臭者。该药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有一定辅助疗效,但严重脱水患儿需配合补液治疗。不宜与抗菌药物同用,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脾胃虚寒型腹泻禁用此药。

三、小儿肠胃康颗粒

小儿肠胃康颗粒由鸡内金、山楂等组成,能消食导滞、健脾消积,主治食积型腹泻伴腹胀、嗳气酸腐。该药通过促进消化酶分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对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效果显著。服药期间应调整饮食结构,少量多餐。糖尿病患儿慎用含糖剂型。

四、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

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含黄芪、麦芽等成分,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化积功效,适用于脾虚夹积型迁延性腹泻。该药能增强肠道吸收功能,改善营养不良患儿的消化能力。急性感染期不宜单独使用,需配合抗感染治疗。服药后大便成形即可减量停用。

五、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为经典健脾方剂,通过补脾益肺、渗湿止泻改善脾虚湿盛型腹泻。适用于病程超过2周的慢性腹泻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者。可配合推拿捏脊疗法增强疗效。感冒发热期间暂停使用,服药期间忌食绿豆等解药食物。

小儿腹泻期间家长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人工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汤、苹果泥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肠道负担。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及粪便性状,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嗜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但须与中药间隔2小时服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体重减轻的原因

婴儿体重减轻可能由喂养不足、消化吸收不良、感染性疾病、代谢异常、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喂养不足: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不足是婴儿体重减轻的常见原因。确保婴儿每天摄入足够的奶量,母乳喂养时注意母亲的饮食和休息,配方奶喂养时按照说明书正确调配。观察婴儿的排尿和排便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式。 2、消化吸收不良:婴儿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蛋白质过敏等问题,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更换特殊配方奶粉,如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注意观察婴儿的排便情况,避免摄入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3、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疾病可能导致婴儿食欲下降、吸收不良。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莫西林颗粒125mg/次,每日3次或奥司他韦颗粒2mg/kg,每日2次。保持婴儿的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4、代谢异常:先天性代谢疾病如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能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需通过新生儿筛查及早发现,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特殊饮食治疗或药物干预,如左甲状腺素钠片25μg/日等。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5、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婴儿喂养困难、生长迟缓。需在儿科心脏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地高辛口服液0.01mg/kg,每日1次或利尿剂。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 婴儿体重减轻需密切关注,家长应定期监测婴儿的体重变化,保持合理的喂养频率和量,注意婴儿的睡眠和活动情况。饮食上,母乳喂养的母亲应保证营养均衡,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应选择适合的奶粉。适当增加婴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如发现婴儿体重持续下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