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儿童有得甲状腺肿瘤的吗

|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儿童有得甲状腺肿瘤的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儿童可能得甲状腺肿瘤,但发病率相对成人较低。儿童甲状腺肿瘤主要有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类型,通常与遗传因素、辐射暴露、碘摄入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发现儿童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

1、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是儿童常见的良性甲状腺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或碘代谢异常有关。患儿通常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部分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悸、多汗。诊断需结合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活检。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2、甲状腺癌

儿童甲状腺癌以乳头状癌多见,可能与辐射暴露或基因突变相关。症状包括颈部快速增大的肿块、淋巴结肿大等。确诊需通过病理检查。治疗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性碘治疗,术后需长期随访。儿童甲状腺癌预后通常优于成人。

3、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综合征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可增加儿童甲状腺肿瘤风险。这类患儿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内分泌肿瘤。建议有家族史的儿童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筛查。早期发现可通过预防性甲状腺切除降低癌变风险。

4、辐射暴露

儿童时期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或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增加甲状腺肿瘤风险。辐射导致的甲状腺肿瘤潜伏期可达数十年。家长应避免让儿童接触不必要的医疗辐射,必要时做好甲状腺防护。

5、碘代谢异常

碘缺乏或过量均可能影响儿童甲状腺功能,长期异常可能诱发甲状腺结节或肿瘤。建议通过尿碘检测评估儿童碘营养状况,适量食用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需避免过量补碘。

家长应定期观察儿童颈部是否有异常肿块,培养均衡饮食习惯,保证适量碘摄入但避免过量。发现儿童有声音改变、吞咽不适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或儿科。确诊甲状腺肿瘤的患儿需遵医嘱规范治疗,术后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超声,监测生长发育状况。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接触辐射源,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总是心慌紧张焦虑怎么回事

总是心慌紧张焦虑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焦虑症等原因有关,可通过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焦虑症或情绪障碍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心慌紧张焦虑的症状。这类人群的神经递质平衡可能天生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建议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帮助放松神经。

2、环境压力

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或遭遇重大生活事件时,人体会持续处于应激状态,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长期处于高压环境可能引发心悸、出汗等躯体症状。建议适当减轻工作负担,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可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片、劳拉西泮片等抗焦虑药物辅助治疗。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表现为心慌、手抖、易怒等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与格雷夫斯病、甲状腺结节等因素有关。确诊需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治疗可选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配合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缓解症状。

4、心律失常

频发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会导致明显的心悸感。这类情况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有关,常伴有胸闷、头晕等症状。建议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医生可能开具美托洛尔缓释片、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需考虑射频消融手术。

5、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或惊恐发作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紧张不安,伴随过度担忧和躯体化症状。焦虑症与大脑杏仁核过度活跃有关,表现为坐立不安、睡眠障碍等。治疗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干预,常用帕罗西汀片、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配合丁螺环酮片等抗焦虑药物。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酒精。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富含镁的坚果等食物。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胸痛、晕厥等表现,应及时到心内科或心理科就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