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小儿惊厥和惊跳怎么分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惊厥和惊跳怎么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惊厥和惊跳的区别主要在于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惊厥通常是病理性的癫痫样发作,多伴随意识丧失或异常的肌肉收缩;而惊跳多为生理性反应,是婴儿对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射行为,不伴随意识异常。了解二者的表现和诱因,必要时及时就医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护理孩子。
1、惊厥的原因和表现
惊厥往往由病理因素引起,包括高热性惊厥、癫痫或中枢神经感染等。常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可能伴随翻白眼、口吐白沫、四肢抽动、意识丧失等症状。常见诱因如下:
高热性惊厥:6个月至5岁儿童常见,体温骤升至39℃以上可能诱发。
癫痫发作: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反复性癫痫发作。
感染性病因:脑炎、脑膜炎等疾病会牵涉中枢神经,引起惊厥。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癫痫或相关病史可能增加惊厥几率。
处理方法:突发惊厥时需让孩子侧卧,保持呼吸通畅,避免舌咬伤;如果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应尽快前往医院评估和治疗。高热性惊厥可以通过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控制体温。
2、惊跳的原因和表现
惊跳是幼儿正常的生理反应,属于“莫罗反射”的一种,多出现在婴儿3至6个月之间。常因突然的声响、光线变化或环境改变引起。表现为身体跳动、四肢突然伸展,但一般无抽搐、无意识改变,与睡眠状态下的全身抖动类似。诱因包括:
外界刺激:如突然的大声响、惊醒、光线变化等。
生理状态: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对外界刺激较敏感。
处理方法:惊跳无需治疗,只需减少刺激源,比如轻柔的抱起婴儿、使用包裹式睡袋稳定四肢、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即可。如果家长担心惊跳过于频繁,可以咨询儿科医生排除潜在病理性因素。
惊厥需要早发现、早治疗,而惊跳通常无需干预。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的具体表现,及时分辨病理与生理现象,必要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帮助以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持续发烧不退怎么办?

宝宝持续发烧不退可能是因为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引发的,需要及时就医判断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护理上可以适当物理降温、补充液体,但应警惕严重疾病可能,避免因延误治疗增加健康风险。 1、可能的原因分析 持续发烧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或细菌感染,例如流感、咽喉炎、中耳炎或肺炎等,可能导致体温持续升高。 炎症性疾病:如川崎病或幼儿急疹,可能表现为长时间发热。 外伤或病理变化:某些慢性疾病如免疫系统异常也可能导致持续性发热。 外界环境影响:穿衣过多、室温过高可能让体温异常升高,但这种发烧多容易恢复。 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天没有缓解,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嗜睡、剧烈哭闹、呼吸困难等,需尽快就医。 2、护理与处理措施 针对持续发烧,父母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必要时降温:可以使用温水擦浴、减少衣物或适当通风,帮助宝宝降温。但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可能刺激皮肤或导致不适。 补充水分:发烧会导致体液流失,建议喂母乳或白开水,对于稍大的宝宝也可以补充稀释果汁、电解质饮料等。 观察伴随症状:家长需密切关注宝宝是否出现腹泻、呕吐、皮疹、抽搐等症状,以辅助医生诊断病因。 3、药物治疗及医疗建议 如果护理措施效果不明显,宝宝持续发烧,应及时就诊,根据医生评估决定是否需要以下治疗: 退烧药物:非处方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在医生指导下按剂量服用,但需避免同类药物重复使用。 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针对细菌或病毒感染时可能需要,但需由专业医生确定病因后开具药物。 实验室检查与进一步干预:必要时需进行血液检验、影像检查以排除内部病变或严重疾病。 宝宝发烧虽是常见症状,但持续不退需引起重视,建议观察发烧时间、体温变化及伴随的症状表现。在家庭护理的基础上,建议带宝宝尽早进行专业诊疗,明确根本原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