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绒毛膜癌B超能看出吗

|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问题描述:
绒毛膜癌B超能看出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文生
刘文生 北京积水潭医院 副主任医师
绒毛膜癌B超通常可以初步检测,但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绒毛膜癌是一种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B超可显示子宫内异常肿块或血流信号,但无法单独确诊。确诊需结合血清HCG检测、病理活检等。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1、B超在绒毛膜癌诊断中的作用
B超是绒毛膜癌的初步筛查工具,能够显示子宫内的异常肿块、血流信号及病灶大小。B超下,绒毛膜癌常表现为子宫内不均匀回声肿块,伴有丰富血流信号。但B超无法区分绒毛膜癌与其他滋养细胞疾病,如葡萄胎或侵袭性葡萄胎,需进一步检查。
2、确诊绒毛膜癌的其他检查方法
血清HCG检测是绒毛膜癌诊断的重要指标,HCG水平异常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滋养细胞肿瘤。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组织学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评估肿瘤的扩散范围,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3、绒毛膜癌的治疗方法
绒毛膜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和依托泊苷。化疗方案根据病情分期和患者情况个体化制定。对于化疗效果不佳或高危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放疗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4、绒毛膜癌的预后与随访
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提高绒毛膜癌的治愈率。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HCG水平和影像学变化,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
绒毛膜癌B超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确诊需结合血清HCG检测、病理活检等。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是关键,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和放疗在特定情况下适用。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确保长期预后。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垂体瘤术后尿崩时间

垂体瘤术后尿崩症可通过监测尿量、调整药物、补充水分等方式治疗。垂体瘤术后尿崩症通常由手术损伤下丘脑或垂体后叶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 1、监测尿量:术后需密切监测尿量,正常成人每日尿量约1.5-2升,若尿量显著增加,可能提示尿崩症。可通过记录尿量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调整药物:尿崩症患者可使用去氨加压素片0.1-0.2mg,每日1-2次或醋酸去氨加压素喷雾剂10-20μg,每日1-2次替代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 3、补充水分:尿崩症患者因尿量增加,需补充足够水分,避免脱水。建议每日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饮食调节:适当增加盐分摄入,有助于减少尿量。建议每日摄入食盐量控制在6-8克,避免过度限盐。 5、心理支持:术后尿崩症可能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需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适应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术后尿崩症患者需注意饮食均衡,适量增加富含钾、钠的食物,如香蕉、橙子、菠菜等。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定期复查尿量和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稳定。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