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绒毛膜癌通常需要通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超声检查、病理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盆腔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是诊断绒毛膜癌的重要指标。绒毛膜癌患者血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通常会异常升高,且与肿瘤负荷相关。该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检查前无须空腹,但需告知医生近期是否接受过激素治疗。
超声检查可观察子宫和附件区的病变情况。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子宫肌层内的异常回声团块,判断肿瘤大小、位置及浸润深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评估肿瘤血流情况,辅助鉴别良恶性肿瘤。检查前需排空膀胱,检查过程无创无痛。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绒毛膜癌的金标准。通过刮宫或手术获取的子宫内膜或子宫肌层组织,经病理切片观察可发现滋养细胞异常增生和浸润。免疫组化染色可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表达情况。病理检查需在麻醉下进行,术后可能有轻微出血或腹痛。
胸部X线或CT检查用于评估肺部转移情况。绒毛膜癌易发生血行转移至肺部,表现为多发结节影。胸部CT比X线更敏感,能发现早期微小转移灶。检查时需配合呼吸指令,孕妇应避免X线检查,必要时可选用磁共振替代。
盆腔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子宫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对于判断肿瘤侵犯范围、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检查时间较长且噪音较大,但无辐射风险。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需镇静剂辅助。
确诊绒毛膜癌后应积极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化疗、手术等综合治疗。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保持良好心态,加强营养支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治疗后应严格避孕至少1年,定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出现异常阴道流血、咳嗽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