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登革热病毒那年发现的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登革热病毒那年发现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魏碧荷
魏碧荷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病毒首次被发现是在1952年的马来西亚,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对这一疾病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症状包括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皮疹和出血倾向等。由于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因此它的传播和防治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
1、病毒特性和传播:登革热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40-60纳米,表面有一层衣壳蛋白和囊膜蛋白。根据抗原性,病毒分为四个血清型:1型、2型、3型和4型。登革热主要在夏秋季节流行,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病。由于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控制蚊虫的繁殖和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2、免疫和再感染风险:感染登革热后,人体会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更重要的是,首次感染后的免疫并不完全保护再次感染其他血清型的风险,这意味着即使曾经患过登革热,仍然可能再次感染。防治登革热不仅仅依靠个体免疫,还需要群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3、无疫苗现状与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来预防登革热病毒感染,这使得预防和控制蚊虫成为关键。对于疑似患者,及时的隔离治疗和充足的休息是必需的。在饮食方面,建议保持清淡,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和菠菜等,以帮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登革热的防治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不仅要依靠医疗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防护意识,减少蚊虫滋生和叮咬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登革热的传播。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菜花状疣能治好吗

菜花状疣通常能治好,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去除。菜花状疣是尖锐湿疣的俗称,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需及时干预。

1、药物治疗

菜花状疣可遵医嘱外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或干扰素凝胶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或促进局部免疫反应发挥作用,适用于体积较小、数量较少的疣体。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灼痛等反应,需密切观察。

2、冷冻治疗

液氮冷冻通过低温破坏疣体组织,治疗后可能出现水疱或结痂,1-2周内疣体脱落。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适用于孤立性疣体,需注意术后创面护理以防感染。

3、激光治疗

二氧化碳激光可精准汽化疣体,一次治疗清除率较高,适合较大或角化明显的疣体。治疗后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摩擦,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通常3-6个月逐渐消退。

4、电灼治疗

高频电刀通过热效应切除疣体,术中需局部麻醉,适用于基底较宽的疣体。术后可能形成浅表疤痕,需定期消毒换药,2-4周创面愈合,需配合抗病毒治疗降低复发概率。

5、手术切除

对巨大疣体或疑似恶变者可采用手术彻底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该方法创面较大,需缝合处理,愈合时间较长,需联合干扰素等药物预防复发,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治疗期间应避免搔抓疣体,防止自身接种扩散。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治愈前禁止性接触。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治疗后需定期复查3-6个月,确认无新发皮损。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