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崩漏之症是中医术语,指女性非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不尽的异常子宫出血现象,可分为崩中(急性大量出血)和漏下(慢性持续出血)两种类型。
1、病因病机
崩漏主要与冲任二脉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肾虚不固、脾虚失摄、血热妄行、血瘀阻滞是常见病机,可能伴随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气血亏虚症状。治疗需辨证使用固冲汤、归脾汤等方剂,或遵医嘱使用宫血宁胶囊、断血流片等中成药。
2、气血两虚型
长期劳累或慢性失血导致气血不足,表现为出血色淡质稀、心悸气短。需配合八珍颗粒、乌鸡白凤丸等药物补益气血,日常可用黄芪枸杞炖汤食疗,避免过度劳累。
3、血热妄行型
素体阳盛或情志化火迫血妄行,可见出血量多色深红、口干烦热。可选用固经丸、丹栀逍遥丸清热凉血,饮食宜食藕节、荠菜等凉血食材,忌辛辣刺激之物。
4、瘀血内阻型
经血紫暗有块、小腹刺痛属瘀血证候,与子宫内膜异位或肌瘤相关。常用少腹逐瘀汤、桂枝茯苓胶囊活血化瘀,配合热敷下腹部改善循环,出血期禁用活血药物。
5、脾肾阳虚型
更年期或先天不足者多见,症见出血清稀、腰膝酸冷。需用右归丸、艾附暖宫丸温补脾肾,日常艾灸关元穴,注意腹部保暖,忌食生冷寒凉食物。
崩漏患者应记录出血周期与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急性大出血需立即就医,慢性出血者定期复查血红蛋白。保持情绪舒畅,经期禁房事及盆浴,饮食宜温补脾胃,可适量食用红枣、龙眼肉等补血食材,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