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蜈蚣咬到了怎么办?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蜈蚣咬到了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蜈蚣咬伤后可通过冲洗伤口、局部冷敷、药物止痛、抗过敏治疗、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蜈蚣咬伤通常由蜈蚣毒液中的组胺类物质、溶血性蛋白质等成分引起,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1、冲洗伤口

蜈蚣咬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10-15分钟,有助于稀释毒液并减少局部刺激。避免用力挤压伤口,防止毒液扩散。若伤口较深或出血,可配合使用碘伏消毒液进行初步处理,但无须过度清洁以免加重组织损伤。

2、局部冷敷

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于咬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缓毒液吸收,同时缓解肿胀和灼痛感。注意避免冻伤,皮肤敏感者可将冷敷物用纱布隔开。冷敷后观察皮肤颜色变化,出现苍白或麻木需暂停。

3、药物止痛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利多卡因乳膏等外用药局部涂抹。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或过敏体质者应避免自行用药,防止掩盖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4、抗过敏治疗

出现皮疹、胸闷等过敏反应时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严重过敏可能需肾上腺素注射液抢救,患者既往有过敏史或咬伤后出现呼吸困难需紧急送医。

5、预防感染

伤口破溃后每日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涂抹预防细菌感染。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避免抓挠。若出现化脓、发热等感染征象,可能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或阿奇霉素胶囊,用药前应明确无相关药物过敏史。

蜈蚣咬伤后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加速毒液扩散。居家可穿长袖衣物减少暴露风险,潮湿环境活动时检查鞋袜。被咬后一周内忌食海鲜、辛辣食物,多饮水促进代谢。若伤口持续肿痛或出现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复查排除继发感染。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增强ct对肿瘤会误诊吗

增强CT对肿瘤的误诊率较低,但并非完全不可能。误诊可能由影像质量、操作技术、病变特征等因素引起。提高诊断准确性可通过优化检查流程、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多学科会诊等方式实现。 1、影像质量:增强CT的影像质量直接影响诊断结果。设备分辨率不足、扫描参数设置不当、患者呼吸运动等因素可能导致影像模糊或伪影,从而影响医生对病变的判断。选择高分辨率设备、优化扫描参数、指导患者配合检查有助于提高影像质量。 2、操作技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对诊断结果至关重要。注射造影剂的时机、剂量、速度不当可能影响病变的显示效果。经验丰富的技师和医生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病变特征:某些肿瘤的影像表现与良性病变相似,可能增加误诊风险。例如,炎症、囊肿等病变在增强CT上可能表现为类似肿瘤的强化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MRI、PET-CT有助于鉴别诊断。 4、检查流程:规范的检查流程是减少误诊的重要保障。从患者准备、扫描方案制定到影像分析,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执行标准操作。多学科会诊制度能够集思广益,提高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5、诊断经验:医生的诊断经验直接影响对影像的判断。复杂的病例可能需结合临床经验、病理学知识及最新的诊疗指南进行分析。定期培训、参与学术交流有助于医生提升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 增强CT检查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蓝莓、菠菜、坚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运动方面,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检查结果如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进行复查或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