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问题描述:
1型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1型糖尿病症状主要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视力模糊等。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的代谢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

1、多饮:

患者常出现异常口渴,饮水量明显增加。这与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有关。建议家长监测孩子每日饮水量,若持续超过3000毫升需警惕。治疗需依赖胰岛素替代,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

2、多尿:

每日排尿次数可达10-20次,夜尿增多,尿量超过2500毫升。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葡萄糖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形成渗透性利尿。家长需记录孩子排尿频率,发现异常应及时检测血糖。临床常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配合血糖监测治疗。

3、多食:

患者易饥饿且进食量增加,但体重反而下降。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葡萄糖利用障碍,机体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需警惕孩子突然食欲亢进伴消瘦,推荐使用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

4、体重下降:

未经治疗的患者1-2个月内体重可下降5-10公斤。胰岛素缺乏促使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同时蛋白质分解加速。家长发现孩子短期内明显消瘦时,应立即检测血糖和尿酮体。

5、视力模糊:

高血糖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屈光不正,表现为视物模糊。血糖控制稳定后2-4周症状多可缓解。需注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鉴别,确诊后应使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规范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胰岛素治疗,建议每日监测血糖4-7次,保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饮食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等。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空腹运动。定期筛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等并发症,随身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可通过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活检、血清学检测、核素扫描和临床评估等方式进行。甲状腺结节可能由碘摄入异常、遗传因素、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等因素引起。 1、超声检查:超声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通过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和血流信号等特征,初步判断良恶性。恶性结节通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和血流丰富。 2、细针穿刺活检:对于超声提示可疑恶性的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通过获取结节细胞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明确结节性质。活检结果分为良性、恶性、可疑恶性和无法诊断四类。 3、血清学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如TSH、T3、T4和甲状腺抗体水平可辅助判断结节性质。恶性结节患者常伴有TSH水平升高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抗体阳性率也可能增加。 4、核素扫描:核素扫描通过观察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摄取情况,帮助鉴别结节功能状态。恶性结节通常表现为“冷结节”,即放射性碘摄取减少或缺失,而“热结节”多为良性。 5、临床评估: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结节生长速度、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综合判断结节良恶性。老年患者、男性、结节快速增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声音嘶哑提示恶性可能性较高。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碘,避免高碘或低碘饮食。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监测结节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如发现结节增大或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复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