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根管治疗的麻醉注射部位通常集中在患牙周围的牙龈黏膜或牙根尖区。麻醉方式主要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牙周膜麻醉、骨内麻醉、牙髓内麻醉等。
1、局部浸润麻醉
将麻醉药物注射至患牙根尖部位的牙龈黏膜处,适用于上颌前牙及前磨牙治疗。该区域软组织血管丰富,药物扩散快,能有效阻断牙髓神经传导。操作时需避开血管丛,注射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唇部麻木感。
2、神经阻滞麻醉
针对下颌磨牙常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术,注射点位于下颌升支内侧的翼下颌皱襞附近。此法能同时麻醉牙髓、牙周膜及唇颊侧牙龈,麻醉范围较广。需注意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束,术后可能伴随暂时性舌体麻木。
3、牙周膜麻醉
通过牙周韧带间隙注射麻醉剂,适用于单颗牙的精准麻醉。注射时将针头沿牙长轴插入牙周膜约2毫米,药液通过牙槽骨弥散至根尖区。该方法用药量少但技术要求高,可能出现短暂的牙齿浮出感。
4、骨内麻醉
直接穿透皮质骨将麻醉剂注入骨髓腔,适用于常规麻醉效果不佳的病例。注射点多选在患牙根尖区的颊侧骨板,需使用专用骨内注射系统。该方式起效快且麻醉深度足够,但存在局部出血风险。
5、牙髓内麻醉
在开髓后直接将麻醉药注入牙髓腔内,多用于急性牙髓炎患者的辅助麻醉。通过压力使药液渗透至根尖周组织,能快速缓解剧烈疼痛。操作时需控制注射压力,避免引发根尖周组织损伤。
根管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过敏史及全身疾病情况,术后两小时内避免咀嚼硬物以防咬伤麻木组织。治疗当天建议选择温软饮食,避免过热刺激麻醉区域。若出现持续肿胀、异常出血或过敏反应,需立即复诊处理。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减少治疗后的感染风险,使用含氟牙膏轻柔刷牙,配合牙线清洁牙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