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

慢性腹泻如何预防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腹泻如何预防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避免诱因、规范用药、定期体检等方式预防。慢性腹泻通常由肠道菌群失调、食物不耐受、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高脂肪、高糖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乳糖不耐受者饮用牛奶,可改用无乳糖奶制品。增加富含果胶的食物如苹果泥、香蕉,有助于改善腹泻症状。每日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肠负担。

2、补充益生菌

适当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也含天然益生菌。避免与抗生素同服,需间隔2小时以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生素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特定菌株。

3、避免诱因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和未煮沸的水。识别并远离个人过敏原如麸质、海鲜等。控制情绪压力,焦虑紧张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旅行时注意水土适应,可提前准备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防止高血糖导致渗透性腹泻。

4、规范用药

避免滥用泻药或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蒙脱石散等对症药物。炎症性肠病患者需规律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维持治疗。长期腹泻者应检查甲状腺功能,甲亢患者需服用甲巯咪唑片控制原发病。服用止泻药时需观察是否出现便秘等副作用。

5、定期体检

每年进行粪便隐血、肠镜检查,排查溃疡性结肠炎等器质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每3-6个月复查激素水平。出现体重下降、血便等报警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遗传性腹泻综合征患者需进行基因检测和家族筛查。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肠道功能,建议每日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诱发肠痉挛。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个人敏感食物。出现持续2周以上的腹泻或伴随发热、脱水等症状时,需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慢性腹泻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计划,与医生保持定期随访。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咳嗽打喷嚏怎么办

孩子咳嗽打喷嚏可通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量增加水分摄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调整饮食结构、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孩子咳嗽打喷嚏通常由病毒感染、过敏反应、冷空气刺激、细菌感染、鼻后滴漏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积聚灰尘、花粉等过敏原,加重孩子咳嗽打喷嚏症状。建议家长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颗粒物。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的清洁剂或香水,冬季可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40%-60%。若孩子对尘螨过敏,需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品。

2、适量增加水分摄入

充足水分能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缓解咽喉干燥引发的咳嗽。家长可给孩子准备温开水、梨汤、苹果汁等饮品,每日饮水量按体重每公斤50-80毫升计算。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碳酸饮料或冰镇饮品。哺乳期婴儿可通过增加母乳喂养次数补充水分。

3、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生理盐水能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和病原体,改善鼻塞引发的打喷嚏。家长可选择儿童专用鼻腔冲洗器,使用0.9%氯化钠溶液,每日冲洗1-2次。冲洗时让孩子稍低头,避免呛咳。冲洗后可用婴儿棉签清理鼻腔残留分泌物。

4、调整饮食结构

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西蓝花等食物,有助于增强呼吸道免疫力。减少巧克力、油炸食品等易刺激咽喉的食物摄入。过敏体质孩子需回避牛奶、鸡蛋等已知过敏原。咳嗽期间可将食物制作成粥、羹等软烂质地,减少吞咽刺激。

5、遵医嘱用药

病毒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过敏因素引起时可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细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鼻塞严重时可短期应用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咳嗽痰多者可配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化痰。

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接触感冒人群。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咳嗽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恢复期可逐步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豆制品等食物,促进呼吸道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