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肠息肉切除后大便带血可能是正常术后反应,也可能与创面感染、止血不彻底等因素有关。术后轻微出血一般无须特殊治疗,若出血量大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治疗方式包括观察护理、药物止血或内镜下处理。
肠息肉切除后1-3天内出现少量血丝或黑便属于常见现象。电凝切除过程中黏膜血管受热损伤,术后焦痂脱落时可能渗血,通常出血量少且可自行停止。此时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排便颜色变化。若出血伴随轻微腹痛,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铝碳酸镁片等保护肠黏膜药物。
若术后3天以上仍持续出血,或出现鲜红色血便、血块,可能与创面感染、凝血异常或术中止血不彻底相关。此时需通过粪便隐血试验、血常规等检查评估出血量,必要时行肠镜复查。医生可能开具云南白药胶囊、凝血酶冻干粉等止血药物,严重时需内镜下电凝止血或钛夹封闭创面。术后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肠息肉切除后需保持每日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可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配合饮用温水软化粪便。术后2周内禁止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观察期间若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出血量超过既往月经量,应立即返院处理。定期复查肠镜有助于及时发现复发息肉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