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有蚕豆病的宝宝脸色发黄需立即就医,可能因溶血性贫血导致黄疸。蚕豆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儿接触蚕豆或氧化性物质后易引发溶血,表现为皮肤发黄、尿液深茶色等。治疗需结合病因干预,主要包括避免诱因、输血支持、药物控制溶血等措施。
1、避免诱因
家长需严格避免宝宝接触蚕豆及其制品、樟脑丸、部分药物(如磺胺类、抗疟药)等氧化性物质。溶血发作期间应暂停母乳喂养(若母亲食用过蚕豆),改用配方奶。日常注意检查食品成分表,避免摄入含蚕豆蛋白的加工食品。
2、输血治疗
严重溶血时血红蛋白可能快速下降,需紧急输注浓缩红细胞纠正贫血。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避免输血反应。输血后监测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水平,若胆红素过高可能需光疗预防核黄疸。
3、药物干预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减少血红蛋白尿对肾脏的损害。必要时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禁用氧化性药物如维生素K3注射液、呋喃妥因肠溶片等可能加重溶血的药物。
4、补液支持
溶血期间需保证充足补液,促进血红蛋白代谢产物排出。可口服补液盐散(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监测尿量及颜色,出现酱油色尿提示溶血加重。
5、遗传咨询
蚕豆病为X连锁遗传病,家长应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携带情况。若母亲为携带者,再次生育时需进行产前诊断。患儿成年后婚育前也应接受遗传咨询,降低后代发病概率。
蚕豆病患儿日常需随身携带疾病警示卡,注明禁忌药物。饮食以新鲜果蔬、优质蛋白为主,避免进食蚕豆、黄豆及强氧化性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出现乏力、黄疸加重等症状时需立即急诊处理。家长应学习急性溶血识别方法,家中备足口服补液盐以备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