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病毒感冒发烧不退可能由病毒持续复制、合并细菌感染、免疫应答过强、脱水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抗生素干预、退热对症处理、补液等方式缓解。
1. 病毒持续复制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未有效抑制时,体温调节中枢持续受刺激。建议家长监测体温变化,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配合物理降温。
2. 合并细菌感染继发中耳炎或肺炎时可能出现持续发热,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关,表现为耳痛、咳脓痰。需医生评估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等抗生素。
3. 免疫应答过强儿童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可能导致发热延长,伴随淋巴细胞升高。家长需避免过度包裹患儿,医生可能建议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联合温水擦浴。
4. 脱水发热伴随进食减少时易致血容量不足,影响散热。家长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同时维持电解质平衡。
发热期间建议保持室内通风,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可适量食用小米粥、百合等易消化食物,若72小时未退热需及时复查血常规。
乙肝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一般为7天到3个月,实际存活时间受到环境温度、湿度、表面材质、病毒载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环境温度温度越高病毒存活时间越短,25℃以下可存活较长时间,60℃以上1小时即失去活性。
2、环境湿度干燥环境病毒存活时间缩短,潮湿环境有利于病毒保持活性,血液等体液环境中存活时间最长。
3、表面材质不锈钢等光滑表面病毒存活时间较长,多孔材质如布料、纸张会缩短存活时间。
4、病毒载量高浓度病毒存活时间相对更长,低浓度病毒在体外存活能力显著下降。
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应及时洗手,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乙肝病毒对含氯消毒剂和高温高压灭菌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