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新生儿小肠狭窄一定要手术吗

|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小肠狭窄一定要手术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小肠狭窄是否手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部分患儿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多数需手术干预。小肠狭窄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肠管缺血、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呕吐、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

对于轻度狭窄或暂时性梗阻的患儿,可尝试鼻胃管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通过胃肠减压可缓解肠管压力,静脉营养能维持患儿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需求。部分患儿在保守治疗1-2周后,肠管水肿消退使狭窄改善。但需密切监测腹部体征变化,若出现肠鸣音减弱、腹壁红肿等表现,提示可能发生肠坏死需紧急手术。

中重度狭窄或完全性梗阻必须手术治疗,常见术式包括肠切除吻合术、肠造瘘术等。肠切除吻合术适用于局部狭窄段血供良好的情况,切除病变肠段后行端端吻合。肠造瘘术多用于危重患儿或广泛肠管病变时,通过暂时性造口减轻肠管压力,待病情稳定后再行二期手术。术后需注意造口护理,防止电解质紊乱和伤口感染,喂养应从少量稀释奶开始逐渐过渡。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患儿体重增长曲线,记录呕吐物性状及排便情况。术后恢复期应选择易消化配方奶粉,避免高渗食物刺激肠道。若发现喂养耐受性差、反复呕吐胆汁样物或腹部膨隆加重,须立即返院复查。部分患儿可能需长期营养支持治疗,需在儿科医生和营养师指导下调整喂养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气管呼噜呼噜的怎么办

婴儿气管呼噜呼噜声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清理鼻腔分泌物、保持环境湿度、拍背排痰、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该症状通常由生理性喉软骨软化、胃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先天性气道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奶时让婴儿保持头高脚低体位,身体呈30度倾斜,避免奶液反流刺激喉部。哺乳后竖抱拍嗝15-20分钟,减少胃内容物反流概率。使用防胀气奶瓶并控制单次喂养量,建议少量多次喂养。早产儿或吞咽功能较差的婴儿可采用稠化配方奶喂养。

2、清理鼻腔分泌物

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软化鼻痂后,用婴儿专用吸鼻器清除鼻腔堵塞物。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哺乳前15分钟清理效果最佳,可显著改善通气效率。冬季干燥环境下可每日用棉签蘸取少量凡士林涂抹鼻前庭。

3、保持环境湿度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定期清洗加湿器避免微生物滋生。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刺激物,寝具每周用60度热水清洗。雾霾天气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PM2.5浓度。注意观察婴儿对毛绒玩具、宠物皮屑等过敏原的反应。

4、拍背排痰

将婴儿俯卧于家长大腿,头部略低于胸部,用空心掌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叩击背部,每次持续3-5分钟。宜在餐前或餐后1小时进行,每日2-3次。可配合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祛痰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慎用该操作。

5、就医检查

若伴随发热、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胸骨凹陷等症状,需及时排查急性喉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医生可能开具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严重喉梗阻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喉软化症患儿建议进行电子喉镜检查评估气道情况。

家长应每日记录婴儿呼吸声响特征变化,注意观察有无口周发绀、拒奶等危险信号。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衣物选择纯棉材质避免静电刺激。6月龄以下婴儿出现异常呼吸音建议尽早就诊,避免自行使用镇咳药物。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曲线。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