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宝宝有点肠套叠自己又开了还需要治疗吗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宝宝有点肠套叠自己又开了还需要治疗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禚洪庆
禚洪庆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宝宝肠套叠自行缓解后通常仍需要就医检查。肠套叠可能因肠道蠕动异常、病毒感染或肠道结构异常引起,自行复位后存在复发风险,需专业评估排除潜在病因。

肠套叠自行复位后可能暂时缓解腹痛、呕吐等症状,但肠道局部水肿或微小损伤仍可能存在。部分患儿复位后数小时内可能再次发生套叠,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血便等。医生会通过腹部超声或空气灌肠确认复位是否完全,并检查是否存在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等诱发因素。对于反复发作或复位不完全的患儿,可能需住院观察或手术治疗。

极少数情况下,肠套叠自行复位后未遗留明显问题,但这种情况无法自行判断。婴幼儿肠道壁薄弱,长时间套叠可能导致肠坏死或穿孔,即使症状缓解也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家长若发现宝宝有阵发性哭闹、双腿蜷缩、果酱样大便等表现,无论是否自行缓解都应立即就医。

肠套叠复位后应暂时给予流质饮食,避免粗纤维食物加重肠道负担。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腹部体征及排便情况,记录异常症状发生时间和频率。后续喂养建议少食多餐,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活动。若宝宝出现发热、持续呕吐或腹胀,须及时返院复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经常反酸会引起哪些疾病

经常反酸可能引起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慢性咽喉炎、龋齿、哮喘等疾病。反酸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的现象,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对消化道及邻近器官造成损害。

1、反流性食管炎

胃酸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吞咽疼痛。发病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胃排空延迟有关。治疗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抑制胃酸,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严重时需内镜下治疗。患者应避免饱餐及睡前饮食。

2、Barrett食管

长期反酸可能引发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的Barrett食管,属于癌前病变。典型症状为持续性反酸伴吞咽困难。确诊需依赖胃镜活检,治疗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控制反流,定期内镜监测可降低癌变风险。

3、慢性咽喉炎

胃酸反流至咽喉部可诱发慢性咽喉炎,表现为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发病与夜间反流及咽喉黏膜敏感性增高相关。治疗需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减少胃酸分泌,配合咽喉局部喷雾,睡眠时抬高床头可缓解症状。

4、龋齿

胃酸长期腐蚀牙釉质会导致龋齿,好发于牙齿舌侧面。酸性环境加速牙体脱矿,表现为牙齿敏感、缺损。除使用氟化钠护齿剂外,需同步治疗胃食管反流,餐后及时漱口能减少酸蚀。

5、哮喘

微量胃酸吸入气道可能诱发哮喘发作,表现为夜间咳嗽、喘息。发病机制涉及神经反射和气道炎症反应。治疗需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控制哮喘,同时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抑制胃酸,避免高脂饮食加重反流。

长期反酸患者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咖啡、巧克力等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的食物,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体重超标者应减重,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症状。若每周反酸发作超过2次或伴随吞咽困难、体重下降,需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病变程度。日常可记录反酸诱因与频率,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