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女性盆腔脓肿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内脓液积聚,多继发于盆腔炎性疾病、产后感染或术后并发症,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及厌氧菌等。
1、病因
盆腔脓肿多与上行性感染有关。不洁性生活、多次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屏障,导致细菌经阴道宫颈侵入盆腔。产后或流产后抵抗力下降时,生殖道创伤易继发感染。阑尾炎穿孔、憩室炎等邻近器官炎症扩散也可能引发脓肿。
2、症状
典型表现为下腹持续性疼痛伴发热,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急性期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阴道脓性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出现排尿困难、里急后重等压迫症状。慢性脓肿可能仅表现为低热、盆腔坠胀感。
3、诊断
妇科检查可触及盆腔包块伴触痛,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升高。经阴道超声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CT检查能明确脓肿范围。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液可确诊,穿刺液需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4、治疗
轻中度感染可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重症需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脓肿直径超过5厘米或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或腹腔镜脓肿清除术。合并输卵管卵巢脓肿者可能需切除患侧附件。
5、预防
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经期同房。宫腔操作后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及时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出现下腹疼痛伴发热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感染扩散。
盆腔脓肿患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促进脓液局限。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鱼肉粥、蒸蛋等。恢复期可适当进行盆底肌训练,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超声直至脓肿完全吸收,期间禁止性生活及盆浴。既往有盆腔炎病史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