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4次阅读
淋球菌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和自体接种五种途径引起。
1、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是淋病奈瑟菌感染的主要途径,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病原体通过黏膜接触侵入尿道、宫颈、直肠或咽部,男性感染后可能出现尿道脓性分泌物,女性常表现为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安全套可有效阻断传播。
2、母婴垂直传播:
感染孕妇分娩时,产道分泌物中的淋球菌可导致新生儿结膜炎(淋菌性眼炎),严重者可致角膜穿孔。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全身感染也可能发生。孕期筛查和治疗可预防母婴传播。
3、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污染的浴巾、坐便器等物品可能传播,但概率较低。淋球菌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需大量活菌才可能致病。儿童外阴阴道炎多由此途径引起,需警惕性侵害可能。
4、医源性传播: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传播,如妇科检查器械、导尿管等。规范的消毒灭菌流程可完全避免。透析患者、留置导尿者属于高风险人群。
5、自体接种传播:
感染者用手接触自身病灶后触碰眼结膜,可能引发淋菌性结膜炎。临床表现与普通结膜炎相似,但进展迅速,需通过分泌物培养鉴别诊断。
预防淋球菌感染需采取综合性措施:性行为中全程使用乳胶安全套可降低80%以上传播风险;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孕妇应常规进行产前淋病筛查;出现尿道分泌物、排尿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测。确诊后需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性伴侣应同步治疗,治愈前禁止性接触。日常加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重复感染,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并适量补充维生素C。公共场所注意手卫生,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及时用肥皂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