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中医风痱是指什么?

|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中医风痱是指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医风痱是指以肢体麻木、皮肤瘙痒或刺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多与风邪侵袭、气血失调有关。风痱的成因主要有外感风邪、血虚风燥、湿热蕴结、情志失调、久病体虚五种。

1、外感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外感风邪可导致营卫失和,表现为突发皮肤风团或游走性疼痛。常见于气候变化时未及时添衣、汗出当风等情况。治疗需疏风解表,可选用防风、荆芥等药物配伍,配合艾灸风池、曲池等穴位。

2、血虚风燥:

阴血不足导致肌肤失养,易生风化燥。多见于产后、久病或贫血患者,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伴夜间瘙痒。治疗宜养血润燥,常选用当归、熟地黄等药物,配合芝麻、黑豆等食疗。症状持续需排查是否存在慢性失血性疾病。

3、湿热蕴结:

湿热内蕴与外感风邪相搏,可形成红色丘疹伴渗出。多发于夏季或湿热环境,常见于饮食辛辣肥甘者。治疗需清热利湿,可选用黄芩、苦参等药物,局部可用马齿苋煎汤外洗。此类患者往往伴有舌苔黄腻、小便短赤等湿热证候。

4、情志失调:

肝气郁结可化火生风,表现为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皮肤灼热刺痒。多见于长期精神紧张人群。治疗需疏肝解郁,常用柴胡、郁金等药物,配合按压太冲穴。心理疏导和规律作息对此类风痱尤为重要。

5、久病体虚:

慢性病患者正气不足,易受风邪侵袭且迁延不愈。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基础病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异常感觉。治疗需扶正祛邪,可选用黄芪、白术等药物,需同时控制原发病。

风痱患者日常应避免抓挠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宜清淡,适量食用莲子、百合等清润之品,忌食海鲜、羊肉等发物。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可调和气血,但需避免大汗当风。症状反复或伴随发热、关节肿痛时应及时就医,排除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夜间瘙痒明显者可尝试睡前温水泡脚,水温不宜超过40摄氏度。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内火重口臭怎么办

内火重口臭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作息、中医调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内火重口臭通常由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脾胃湿热、肝火旺盛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减少辛辣、油腻、煎炸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冬瓜、苦瓜、绿豆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清热解毒。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毒素积累。 2、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导致肝火旺盛,加重内火症状。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在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3、中医调理:内火重口臭可能与脾胃湿热或肝火旺盛有关。中医建议通过针灸、拔罐、中药调理等方式改善症状。常用中药包括黄连、黄芩、栀子等,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可根据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如龙胆泻肝汤或黄连解毒汤。 4、药物治疗:内火重口臭可能与口腔感染或消化系统问题有关。可使用口腔清洁产品,如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或牙膏,帮助减少口腔细菌。对于消化问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制剂或消化酶药物,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或胰酶肠溶片。 5、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龋齿或牙周病。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或焦虑状态,情绪波动会加重内火症状。 内火重口臭的改善需要从饮食、作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和全谷物,帮助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或瑜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内火的消退。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