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乳腺发炎一般是指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皮肤温度升高、硬结、乳头溢液、发热寒战等。乳腺炎可能与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乳腺导管堵塞等因素有关。
1、乳房红肿热痛
乳腺炎早期常见乳房局部发红、肿胀,触摸时有明显疼痛和灼热感。炎症刺激导致血管扩张和炎性介质释放,可能伴随皮肤紧绷感。若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疼痛可能呈搏动性。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疼痛。
2、皮肤温度升高
患侧乳房皮肤温度较对侧明显升高,与局部血流增加和炎症反应有关。哺乳期乳腺炎可能出现片状红斑,非哺乳期患者可能伴有橘皮样改变。需警惕化脓性乳腺炎风险,此时可配合医生进行超声检查,必要时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或行脓肿切开引流。
3、乳房硬结
乳腺组织出现边界不清的硬块,按压质地较韧。哺乳期患者硬结多因乳汁淤积形成,可能伴随导管扩张。非哺乳期患者需排除浆细胞性乳腺炎,可通过乳腺钼靶鉴别。初期可采用热敷配合手法排乳,若形成脓肿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
4、乳头溢液
可能出现黄色脓性、血性或乳汁样分泌物,哺乳期患者溢液可能含有致病菌。细菌性乳腺炎常见单侧乳头溢液,需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非感染性乳腺炎可能表现为多孔溢液,可遵医嘱使用乳癖消片调节内分泌,合并感染时加用甲硝唑片。
5、全身症状
急性乳腺炎常见38℃以上高热,伴寒战、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严重者可发展为乳腺脓肿或败血症,需静脉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哺乳期患者应暂停患侧哺乳,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
乳腺炎患者应保持乳房清洁干燥,哺乳期需掌握正确哺乳姿势避免乳头损伤。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适量增加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非哺乳期患者需定期乳腺检查,避免穿过紧内衣。出现持续发热或硬块增大须及时就医,脓肿形成可能需手术引流。治疗期间应充分休息,避免挤压或热敷化脓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