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糖尿病老人半夜出现头晕、天旋地转伴恶心可能由低血糖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前庭功能障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原因引起,需立即监测血糖并采取相应措施。
1、低血糖反应夜间胰岛素过量或进食不足导致血糖低于3.9mmol/L,表现为冷汗、心悸。需立即进食15克速效糖类,可备用葡萄糖片、果汁、方糖,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
2、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血压调节异常,起床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建议起床时缓慢变换体位,穿弹力袜,必要时使用米多君等升压药物。
3、前庭功能障碍长期高血糖引起内耳微血管病变,突发眩晕伴眼球震颤。可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急性期使用倍他司汀、地芬尼多等前庭抑制剂缓解症状。
4、酮症酸中毒胰岛素严重不足时出现深大呼吸、呼气烂苹果味,血糖常超过16.7mmol/L。需急诊补液并静脉胰岛素治疗,密切监测血酮及电解质水平。
建议床头常备血糖仪和含糖食品,避免睡前注射过量胰岛素,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神经传导功能,眩晕发作时保持侧卧防误吸。
空腹血糖6.30毫摩尔/升属于糖耐量异常,多数情况下无须立即用药,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主要影响因素有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肥胖、胰岛素抵抗等。
1、饮食调整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避免高糖食物。每日主食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分餐进食有助于稳定血糖。
2、运动管理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3、体重控制超重者减轻体重能显著改善血糖代谢。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使体重指数逐渐达到正常范围。
4、监测随访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每3-6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若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血糖仍持续升高,需考虑药物治疗。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定期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功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