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小孩被开水烫伤可通过冷水冲洗、消毒处理、涂抹药膏、包扎保护、预防感染等方式治疗。烫伤通常由皮肤接触高温液体、热源接触时间过长、皮肤屏障功能较弱、局部血液循环丰富、创面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烫伤后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20分钟,水温保持在15-25摄氏度为宜。冷水冲洗能快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持续损伤,缓解疼痛和肿胀。冲洗时水流压力不宜过大,避免冲破水疱。若烫伤面积较大或位于头面部,可用清洁冷毛巾湿敷代替冲洗。
冲洗后使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溶液清洁创面,去除表面污染物。小水疱无须刺破,大水疱需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从边缘抽吸疱液保留疱皮。禁用酒精、双氧水等刺激性消毒剂,避免损伤新生上皮组织。消毒操作前家长需洗净双手,必要时佩戴无菌手套。
浅二度烫伤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湿润烧伤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药物。磺胺嘧啶银乳膏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湿润烧伤膏能促进创面愈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适用于合并感染的创面。涂抹药膏时采用无菌棉签薄层覆盖,每日换药1-2次。
涂抹药膏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外层用弹力网套或透气胶布固定。包扎松紧度以能伸入一指为宜,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易脱落。关节部位烫伤需用夹板固定防止活动摩擦。每日检查包扎敷料,出现渗液渗透、异味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观察创面是否出现红肿加剧、脓性分泌物、发热等感染征象。深二度以上烫伤需预防性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疫苗接种需咨询医生,烫伤后可能需补打破伤风疫苗。
烫伤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等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鲜等易致敏食物。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时避开伤处使用防水敷料。恢复期避免阳光直射创面,外出时可使用物理防晒措施。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体温变化,若出现持续哭闹、拒食、创面恶化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日常应将热水瓶、电水壶等置于儿童无法触及处,餐桌避免铺设垂落桌布,洗澡时先放冷水再兑热水,从生活细节预防烫伤发生。
股癣已经不痒了通常说明病情有所好转,但仍需继续治疗防止复发。股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主要累及腹股沟、会阴等部位,典型表现为环形红斑伴瘙痒。
股癣瘙痒减轻可能与真菌活性受抑制有关,但皮肤深层仍可能存在少量存活菌丝。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真菌重新繁殖,造成病情反复。临床常见患者因瘙痒缓解误判痊愈而中断用药,数周后皮损再次扩散。外用抗真菌药物需持续使用至皮损完全消退后1-2周,常见如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凝胶等。口服药物如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等需完成规定疗程。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日常应选择透气棉质内衣,避免穿着紧身裤。运动后及时清洗并擦干腹股沟区域,不可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皮肤修复。若皮损处出现渗液、化脓或发热等表现,提示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