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布病即布鲁氏菌病,症状主要有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肝脾肿大等,治疗方式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其制品传播。
布鲁氏菌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表现为波状热或间歇热,体温可超过38.5摄氏度,发热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发热期间可能伴有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治疗上主要使用多西环素片联合利福平胶囊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可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发热症状。
患者常出现夜间盗汗或大量出汗,尤其在发热退热时更为显著。多汗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治疗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继续规范的抗生素治疗。
患者普遍感到明显疲劳、全身无力,活动耐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乏力症状可能与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有关。治疗期间应保证充分休息,适当补充营养,必要时可考虑使用维生素B族片改善症状。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常见于大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痛。关节痛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治疗可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严重者可考虑短期使用泼尼松片控制炎症反应。
部分患者体检可发现肝脾肿大,伴有轻度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通常随着感染控制而逐渐恢复。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可配合护肝片保护肝功能,定期监测肝功能和影像学变化。
布鲁氏菌病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接触牛羊等家畜时做好个人防护,不食用未经消毒的乳制品和未煮熟的肉类。如出现持续发热、关节肿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