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0次阅读
结肠及直肠炎性改变是指结肠和直肠黏膜因炎症反应出现的病理变化,可能由感染、免疫异常、缺血等因素引起,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感染性肠炎等疾病。
肠道感染是结肠及直肠炎性改变的常见原因,细菌、病毒或寄生虫侵入肠道后引发黏膜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免疫异常导致的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直肠和结肠连续性炎症,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克罗恩病则可累及全消化道,呈节段性分布,病理特征为透壁性炎症和裂隙状溃疡。缺血性肠炎多见于老年人,因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导致黏膜缺血坏死,急性期可见黏膜苍白、瘀斑。放射性肠炎则是盆腔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黏膜毛细血管扩张伴纤维化是其特征性改变。
出现持续腹痛、血便、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肠镜、病理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保持低纤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炎症性肠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肠镜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