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小儿食物中毒的症状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食物中毒的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食物中毒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寒战、精神萎靡、脱水休克等。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毒素、化学污染、有毒动植物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处理。

1、恶心呕吐

小儿食物中毒早期多表现为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或血性物质。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呕吐可能伴随上腹部绞痛。家长需暂时禁食2-4小时,呕吐缓解后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若出现喷射性呕吐或呕吐物呈咖啡渣样,应立即送医。

2、腹痛腹泻

腹痛多呈阵发性脐周绞痛,腹泻每日可达10-20次,粪便常为稀水样或黏液便,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出现脓血便。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粪便呈蛋花汤样。家长需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同时补充锌制剂。持续血便或腹胀需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

3、发热寒战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伴有38-40℃高热,志贺氏菌感染可能出现惊厥。体温上升期可见寒战、四肢冰凉等症状。家长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退热药。若出现嗜睡、颈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需警惕细菌性脑膜炎可能。

4、精神萎靡

严重脱水或毒素吸收可导致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表现为眼神呆滞、哭声微弱、嗜睡等症状。肉毒杆菌中毒可能出现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神经麻痹表现。家长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变化,出现嗜睡或昏迷提示病情危重,需紧急静脉补液治疗。

5、脱水休克

频繁吐泻可能导致中重度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严重时出现四肢湿冷、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家长可通过按压指甲观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判断脱水程度。出现少尿或无尿需立即住院治疗,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家长发现小儿食物中毒症状后,应立即停止可疑食物摄入,保留剩余食物样本供检测。轻度症状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但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需急诊就医。恢复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米汤、面条等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注意餐具消毒和手卫生,生熟食品分开存放,肉类蛋类彻底煮熟后食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多发性

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多发性通常属于良性病变,少数情况下可能与甲状腺癌相关。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多发性可能与碘摄入异常、甲状腺炎症、遗传因素、放射线暴露、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

1. 碘摄入异常

碘摄入过多或过少均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多发性。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长期碘摄入异常可能刺激甲状腺组织增生,形成结节并伴随钙化。患者可能出现颈部肿块、吞咽不适等症状。日常可通过调整饮食中碘含量进行干预,如适量食用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避免过量摄入碘盐。

2. 甲状腺炎症

慢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甲状腺炎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多发性。炎症反应持续刺激甲状腺组织,导致纤维化和钙盐沉积。患者常伴有甲状腺肿大、颈部压迫感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调节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3. 遗传因素

部分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多发性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可能与特定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通常发病年龄较轻,结节生长速度较慢。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对于确诊患者,医生可能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监测结节变化。

4. 放射线暴露

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史是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多发性的危险因素之一。放射线可能导致甲状腺细胞DNA损伤,诱发结节形成。患者可能出现多个边界不清的结节,伴有微钙化。这类结节需密切随访,必要时进行细针穿刺检查排除恶性可能。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线检查。

5.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可能伴随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多发性。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刺激甲状腺组织增生,长期未控制可能导致结节钙化。患者可表现为心悸、怕热、体重下降或乏力、怕冷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节甲状腺功能,同时定期复查结节情况。

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多发性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保证适量碘摄入,避免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功能检查,遵医嘱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如发现结节短期内明显增大、质地变硬或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