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怎么办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通过生活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可能由先天性输尿管异常、尿路感染、膀胱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输尿管开口异常等原因引起。

1、生活干预

生活干预是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基础治疗方式。家长需帮助儿童建立规律排尿习惯,避免憋尿,每日保证充足饮水量以稀释尿液。可采用定时排尿法,每2-3小时提醒儿童排尿一次,夜间减少饮水量。饮食上限制高盐高糖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对于婴幼儿,家长需注意及时更换尿布,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预防尿路感染和控制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呋喃妥因肠溶片等抗生素,可预防尿路感染。对于膀胱过度活动患儿,可使用奥昔布宁口服溶液减少膀胱不自主收缩。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重度返流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常见术式包括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内镜下注射治疗等。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通过重新植入输尿管至膀胱适当位置改善返流。内镜下注射治疗采用生物材料在输尿管开口处注射形成隆起防止尿液返流。手术选择需根据患儿年龄、返流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

4、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家长可指导儿童进行盆底肌训练,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增强控制能力。生物反馈治疗利用仪器帮助儿童感知并控制盆底肌活动。定时排尿训练结合饮水计划可建立规律排尿模式。训练需长期坚持,家长应给予鼓励和督促。

5、定期随访

定期随访对监测病情进展至关重要。家长需带患儿定期复查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评估返流情况。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患儿,需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术后患儿应关注排尿情况和有无感染迹象。随访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通常每3-6个月一次。

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排尿情况,发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及时就医。保持儿童外阴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鼓励儿童多饮水,但睡前2小时应限制液体摄入。避免穿紧身裤,选择棉质内衣。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均衡,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定期测量身高体重,评估生长发育状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胰腺炎的痛能忍受不了吗

胰腺炎的疼痛通常难以忍受,多数患者需及时就医。胰腺炎疼痛可能由胰管阻塞、炎症刺激等因素引起,常表现为持续性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疼痛常突然出现且程度剧烈,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左,可向背部放射。患者常因疼痛无法平卧,需蜷曲身体缓解,伴随呕吐后疼痛不减轻是典型特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心率加快等全身炎症反应,疼痛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慢性胰腺炎疼痛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进食油腻食物可能诱发疼痛加重,长期发作可能导致脂肪泻和体重下降。

极少数轻症胰腺炎可能表现为隐痛或胀痛,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部分慢性胰腺炎晚期患者因胰腺功能严重受损,疼痛反而可能减轻,但此时多已出现胰腺钙化或糖尿病等并发症。酒精性胰腺炎患者疼痛程度往往与饮酒量相关,胆源性胰腺炎疼痛多突发且伴有黄疸表现。

胰腺炎患者应绝对禁食并卧床休息,避免任何可能刺激胰腺分泌的行为。建议立即就医进行血淀粉酶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需根据病因接受抗炎、禁食、补液等治疗,严重者需手术解除梗阻或坏死组织清除。恢复期须严格戒酒、低脂饮食,定期监测胰腺功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