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脉搏多少正常范围

|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脉搏多少正常范围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苏藤良
苏藤良 北海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脉搏的正常范围通常为每分钟60到100次,具体数值因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脉搏是心脏跳动频率的反映,与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1、成年人:健康成年人的脉搏范围一般为每分钟60到100次,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高于100次称为心动过速。运动员或长期运动者可能因心脏功能较强,静息脉搏低于60次。
2、儿童:儿童的脉搏频率通常高于成年人,新生儿约为每分钟120到140次,1岁儿童约为110到130次,6岁儿童约为95到105次,10岁儿童约为80到90次。
3、老年人:老年人的脉搏频率可能略低于成年人,正常范围约为每分钟60到100次。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逐渐下降,脉搏频率可能趋于偏低。
4、运动后:运动后脉搏会暂时升高,正常范围为每分钟100到150次,具体数值取决于运动强度和个体健康状况。运动后脉搏恢复时间也是衡量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5、特殊情况: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影响脉搏频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发热等可能导致脉搏加快,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传导阻滞等可能导致脉搏减慢。
日常监测脉搏有助于了解心脏健康状态,建议选择安静状态下测量,如早晨起床后。若脉搏持续异常,需及时就医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正常脉搏频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脏疾病术后如何安全度过危险期

心脏疾病术后安全度过危险期需重点关注感染预防、药物管理、活动限制和情绪调节。危险期通常持续1-3个月,具体时间受手术类型、基础疾病、年龄和术后护理质量影响。

1、感染预防

术后切口感染可能引发心内膜炎,需每日消毒伤口并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避免接触感染源。

2、药物管理

华法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需严格按时服用,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利尿剂使用期间记录每日出入量,警惕电解质紊乱。

3、活动限制

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采用渐进式步行训练。胸骨愈合期间使用抱枕减轻咳嗽震动,睡眠保持30度半卧位。

4、情绪调节

术后抑郁可能影响康复进程,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家属应协助识别心悸、失眠等心理症状,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术后3个月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监测血压心率,出现胸痛气促立即就医。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