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牙脱位后的保存方法

|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问题描述:
牙脱位后的保存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崔界峰
崔界峰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牙脱位后应立即将牙齿保存好并尽快前往医院,最佳保存方法包括放回牙槽内、生理盐水或专用保存液保存,牛奶为替代选择。
1、牙脱位原因
牙脱位一般由外力撞击导致,常见于意外跌倒、车祸或运动伤害。此时血液供应中断,牙齿表面的牙周膜易受损。如果牙齿能够及时妥善保存且迅速复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
2、保存最优方法
1、牙齿再植:如果可以,可立即将牙齿轻轻放回牙槽窝。这需要牙本质完好,并用手指轻轻压住牙冠将其固定。患者需要避免触碰牙根,以免破坏牙周膜细胞。
2、生理盐水:生理盐水能有效保护牙齿上的活性细胞,将牙齿完全浸泡在盐水中,避免干燥是理想选择。
3、牛奶替代:如无生理盐水,可用全脂牛奶保存牙齿,其酪蛋白及中性pH环境能延缓牙根细胞死亡。
3、注意事项及补充方法
1、使用专用牙齿保存液如Hank's溶液是最优解决方案,急救箱中如有此类溶液应优先选择。
2、避免在流动水下长时间冲洗,轻微用冷开水或生理盐水冲去表面污物即可,勿用酒精等化学物质消毒牙齿。
3、携带牙齿时千万不要用纸巾等易吸水材料包裹,以免脱水导致牙周组织毁损。
牙脱位后的处理与牙齿保存方式直接关系到最终复位的成功率。如果发生牙脱位,请尽快保存牙齿并前往口腔医院或急诊科进行处理,通常6小时内是最佳治疗时间。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干槽症不疼了算好了吗

干槽症不疼了通常提示病情好转,但需结合临床检查确认是否完全愈合。干槽症是拔牙后牙槽窝骨面暴露的感染性疾病,疼痛缓解可能因局部炎症减轻或神经末梢暂时麻痹,但骨面未完全覆盖肉芽组织时仍存在感染风险。

疼痛消失后若伴随牙槽窝内无异味、无腐败坏死组织、牙龈边缘愈合良好,且无放射性疼痛或张口受限等症状,可能表明干槽症进入恢复期。此时牙槽窝内逐渐形成健康肉芽组织,血凝块重新生成,细菌感染得到控制。但部分患者可能因个体差异或局部血供较差,愈合速度较慢,需持续观察1-2周。

少数情况下疼痛缓解可能因坏死组织暂时覆盖神经末梢,实际仍存在深层感染。若伴随牙龈肿胀反复、咬合不适或低热等症状,提示感染未彻底清除。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者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易出现假性愈合现象,需通过牙科探针检查确认牙槽窝底部是否有新骨形成。

建议在疼痛缓解后仍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消炎,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术后2周需复诊拍摄牙片,确认牙槽骨修复情况。若发现延迟愈合或继发感染,可能需要清创术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填塞。日常应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戒烟酒以改善局部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