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马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问题描述:
马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天奇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马牙一般是指新生儿牙龈上出现的黄白色小颗粒,主要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囊肿引起,通常无须特殊处理。马牙可能由胎儿期牙板残留、口腔黏膜角化异常、局部刺激、黏液腺阻塞、遗传因素等原因导致。

1、胎儿期牙板残留

胎儿发育过程中,牙板组织未被完全吸收,残留的上皮细胞在出生后形成马牙。这种情况属于生理现象,表现为牙龈上出现米粒大小的硬结,无红肿疼痛。家长无须刻意挑破或擦拭,避免损伤口腔黏膜,一般2-3周可自行脱落。

2、口腔黏膜角化异常

新生儿口腔黏膜上皮角化不完全,部分角化细胞堆积形成马牙。可能与母体激素水平变化有关,表现为散在的白色斑块,触之较硬。建议家长用棉签蘸温水轻柔清洁口腔,避免使用粗糙物品摩擦。

3、局部刺激

喂养器具摩擦或口腔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牙龈局部增生,形成类似马牙的角质化结节。需选用软质奶嘴,喂奶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若发现结节周围发红,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涂抹。

4、黏液腺阻塞

口腔小唾液腺导管阻塞时,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样马牙,直径可达2-3毫米。多数可自行吸收,若持续增大需就医排除先天性牙龈瘤。家长应注意观察是否影响吮吸,避免挤压导致感染。

5、遗传因素

部分家族中存在牙龈角化倾向的遗传特征,可能增加新生儿出现马牙的概率。此类马牙往往多发且持续时间较长,但不会影响乳牙萌出。建议定期进行儿童口腔保健检查。

马牙属于新生儿常见现象,家长应保持科学认知,避免用针挑、布擦等错误处理方式。日常注意观察口腔卫生状态,哺乳前后清洁母亲乳头及婴儿口腔。若马牙伴随牙龈红肿、拒食或超过1个月未消退,需及时就诊儿童口腔科排除其他病变。正常护理期间可适当增加维生素B族摄入,促进黏膜修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腺样体手术对孩子以后有影响吗

腺样体手术对孩子的影响通常较小,手术后可改善呼吸、睡眠质量,但需注意术后护理。腺样体肥大可能由反复感染、过敏、遗传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鼻塞、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 1、呼吸改善:腺样体肥大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手术切除后,孩子的呼吸功能可得到显著改善,夜间打鼾和呼吸暂停症状减轻。 2、睡眠质量提升:腺样体肥大常引起睡眠障碍,术后孩子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白天精神状态和注意力也会随之改善。 3、听力恢复:腺样体肥大可能压迫咽鼓管,导致中耳炎或听力下降,手术后听力问题通常可以得到缓解。 4、免疫力影响:腺样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但切除后对整体免疫功能影响有限,孩子仍可通过其他免疫器官维持正常免疫功能。 5、术后护理:术后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查,防止感染和并发症发生。 腺样体手术后,孩子的生活质量通常得到显著提升,但术后护理和恢复期管理同样重要。建议家长在术后为孩子提供均衡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肉,促进伤口愈合。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有助于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术后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剂量根据体重调整预防感染,必要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