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0次阅读
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是起源于前列腺部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属于泌尿系统罕见肿瘤,可能与长期吸烟、慢性炎症刺激、化学致癌物接触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包括血尿、排尿困难及下腹部疼痛。确诊需结合病理活检与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主要有根治性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手段。
前列腺尿路上皮癌的发生与长期吸烟密切相关,烟草中的亚硝胺类物质可直接损伤尿路上皮细胞。职业接触苯胺染料、橡胶制品等化学致癌物也可能诱发癌变。慢性前列腺炎或反复尿路感染导致的炎症刺激,可能通过细胞异常增生增加癌变概率。部分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如FGFR3、TP53等,与肿瘤侵袭性相关。
早期可表现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后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流变细等梗阻症状。肿瘤侵犯膀胱颈或后尿道时,可能引起尿频尿急等下尿路刺激症状。晚期患者可能出现骨盆区持续性疼痛,若发生骨转移可出现病理性骨折。约三成患者初诊时已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诊断需进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取病理证据,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辅助诊断。CT尿路造影能显示肿瘤范围及上尿路受累情况,全身骨扫描用于评估骨转移。MRI可清晰显示前列腺包膜侵犯程度,PET-CT对远处转移检测敏感性较高。病理分级采用WHO尿路上皮癌分级系统,分期参照TNM标准。
局限性肿瘤可选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需完整切除肿瘤及部分膀胱颈。对于肌层浸润性肿瘤,可能需联合膀胱前列腺全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的优势。术后需留置导尿管2-3周,定期进行膀胱冲洗防止血块堵塞。
术后辅助化疗常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可降低复发概率。放疗适用于手术切缘阳性或局部晚期患者,常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可用于转移性肿瘤的二线治疗。靶向治疗药物厄达替尼对FGFR3突变患者有效。治疗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及骨髓抑制情况。
患者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泌尿系统。定期进行尿常规及膀胱镜检查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出现血尿或排尿异常需及时就诊。适度进行盆底肌训练可改善排尿功能,避免久坐及自行车骑行等会阴区压迫活动。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