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性

检查盆底肌是怎么检查的

|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检查盆底肌是怎么检查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巩丽
巩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治医师

盆底肌检查主要通过体格检查、盆底肌力评估、超声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盆底肌电图等方式进行,具体方法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选择。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阴道或直肠指检评估盆底肌的紧张度、收缩力和对称性。检查时患者需放松,医生用手指感受肌肉的弹性和收缩强度,同时观察是否有压痛或异常隆起。该检查能初步判断盆底肌是否存在松弛、痉挛或损伤,适用于产后女性或压力性尿失禁患者。

2、盆底肌力评估

采用会阴肌力测定器或手动肌力分级系统,将盆底肌收缩强度分为0-5级。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收缩动作,通过仪器测量肌肉的持续时间和最大收缩力。该方法可量化肌力水平,常用于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监测。

3、超声检查

经会阴或经阴道超声能直观显示盆底肌的形态、厚度及运动状态,动态观察咳嗽或收缩时的膀胱颈移动度。三维超声还可重建盆底结构,精确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适用于盆底器官脱垂或产后盆底损伤的评估。

4、尿动力学检查

通过膀胱测压、尿流率测定等判断盆底肌与排尿功能的协调性。检查时需向膀胱注水并记录压力变化,分析是否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或括约肌功能异常。该检查对压力性尿失禁和排尿障碍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5、盆底肌电图

采用表面或针电极记录盆底肌电活动,检测肌肉的神经支配状态和疲劳程度。可鉴别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损伤,适用于慢性盆腔疼痛或排便功能障碍患者。检查需在专业电生理室进行,需配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盆底肌检查前后应避免剧烈运动,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时配合医生指令。日常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但出现尿失禁、下坠感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检查结果异常者需遵医嘱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或物理康复,严重脱垂患者可能需手术干预。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控制体重,避免长期腹压增高活动有助于保护盆底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宫内多发囊肿是什么意思严重吗

宫内多发囊肿通常是指超声检查发现的子宫内多个囊性病变,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或良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囊肿),但需结合囊肿性质、大小及症状综合判断严重程度。宫内多发囊肿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慢性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有关,部分可能伴随月经异常、下腹坠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可能。

生理性囊肿常见于育龄期女性,与月经周期相关,通常体积较小且可自行消退。这类囊肿多无临床症状,超声表现为壁薄、无分隔的圆形无回声区,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则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可能逐渐增大并引发痛经、性交痛,需通过药物抑制内膜生长或手术切除。若囊肿短期内迅速增大、血流信号丰富或伴随绝经后出血,需警惕恶性病变可能。

少数情况下,宫内多发囊肿可能与子宫肌瘤囊性变、输卵管积水或恶性肿瘤相关。这类病变往往体积较大,囊壁厚薄不均,可能合并腹水、消瘦等全身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囊内分隔、乳头状突起或血流异常时,需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穿刺活检进一步鉴别。妊娠期发现的囊肿还需排除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日常需避免滥用雌激素类药物,规律作息以减少内分泌紊乱风险。若确诊为良性囊肿,可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出现持续腹痛、异常阴道流血时应立即就诊。合并贫血者需补充铁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控制进展。手术方式需根据年龄、生育需求选择囊肿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预防复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