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盆腔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后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或发热等症状。
1、细菌感染
细菌性阴道病等阴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上行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及厌氧菌群。患者可能出现黄色分泌物伴异味,需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治疗可选用甲硝唑片、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用乳膏等药物,同时保持会阴清洁。
2、性传播疾病
不洁性行为传播的淋病或衣原体感染占急性盆腔炎主要病因。这类病原体可沿宫颈管上行至输卵管,导致输卵管增粗压痛。典型症状包括性交后出血、脓性分泌物,需进行核酸扩增检测。常用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分散片、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
3、宫腔操作感染
人工流产术、宫腔镜检查等侵入性操作可能破坏宫颈屏障。术后未规范使用抗生素或过早性交时,器械携带的细菌可能引发炎症。患者术后出现持续下坠痛需警惕,预防性使用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可降低风险。
4、邻近炎症蔓延
阑尾炎、腹膜炎等腹腔炎症可能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也可穿透肠壁累及盆腔,这类患者常伴有腹泻与盆腔疼痛交替症状。需联合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等广谱抗生素控制混合感染。
5、免疫功能异常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盆腔感染。HIV感染者可能出现非典型病原体导致的慢性盆腔痛,这类情况需延长多西环素胶囊用药周期并加强营养支持。
预防盆腔炎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盆浴,同房前后清洁外阴,宫腔操作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选择清淡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腹痛时须立即就医,慢性盆腔炎患者可配合中药灌肠等物理治疗改善盆腔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