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老年病科 > 脑动脉硬化

大脑动脉硬化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大脑动脉硬化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大脑动脉硬化可能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速脂质沉积形成动脉斑块。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临床常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控制血压,同时需限制钠盐摄入并定期监测血压值。

2、高脂血症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时易沉积于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和斑块形成。典型表现包括眼睑黄色瘤、肢体麻木等。治疗可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等降脂药,配合低脂饮食和规律运动。

3、糖尿病

持续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硬化进展。患者常伴有多饮多尿、视力模糊等症状。控制血糖需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同时要进行血糖监测和碳水化合物管理。

4、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一氧化碳则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戒烟是首要干预措施,必要时可配合尼古丁贴片辅助治疗。吸烟者出现动脉硬化时往往伴有咳嗽、胸闷等呼吸道症状。

5、年龄增长

随年龄增加血管弹性自然减退,这是不可逆的生理过程。建议中老年人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适量补充维生素E软胶囊等抗氧化剂延缓血管老化。

预防大脑动脉硬化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证30分钟有氧运动,饮食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多摄入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已确诊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出现剧烈头痛、言语障碍等卒中先兆时需立即就医。冬季注意头部保暖,避免晨起时动作过猛,血压波动较大者可考虑使用长效降压药物维持血管稳定性。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脑缺血灶有什么症状?

脑缺血灶的症状主要有头痛、眩晕、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感觉异常等。脑缺血灶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慢性脑供血不足。

1、头痛

脑缺血灶引起的头痛多为钝痛或胀痛,可能伴随头晕或恶心。头痛可能与脑血管痉挛或局部血流灌注不足有关。若头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脑梗死等严重情况。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尼莫地平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2、眩晕

眩晕常表现为天旋地转感或平衡失调,多因小脑或脑干缺血影响前庭神经通路所致。发作时可能伴随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需与耳源性眩晕鉴别,脑缺血性眩晕通常伴随其他神经系统体征。治疗可选用倍他司汀片、甲磺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药物,同时需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

3、肢体无力

单侧肢体无力是脑缺血灶的典型症状,多因大脑运动区或锥体束缺血导致。轻者表现为持物不稳,重者可出现偏瘫。症状持续时间与缺血程度相关,超过24小时需考虑脑梗死。康复期可配合针灸、运动疗法,药物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4、言语障碍

表现为言语含糊、找词困难或理解障碍,常见于左侧大脑半球缺血累及语言中枢。短暂性发作称为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持续存在需警惕脑卒中。语言康复训练至关重要,药物可选用胞磷胆碱钠胶囊、奥拉西坦胶囊等神经营养剂,合并高血压者需配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

5、感觉异常

包括肢体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多因感觉皮层或传导通路缺血所致。可能呈现手套-袜套样分布或偏身感觉障碍。需与周围神经病变鉴别,磁共振检查可明确缺血灶位置。治疗可联合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同时需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脑缺血灶患者需长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严格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若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应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