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精神分裂症可能影响患者寿命,主要与疾病本身导致的生理变化、药物副作用、共病风险增加等因素有关。影响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代谢综合征概率增加、自杀倾向、感染控制能力下降、社会支持系统薄弱等。
1、心血管疾病风险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起体重增加和血脂异常,长期使用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指标,配合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风险。
2、代谢综合征
约40%患者会出现糖脂代谢紊乱,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腹型肥胖。奥氮平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更易引发该问题。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控制精制碳水摄入,每季度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3、自杀行为
疾病急性期可能出现命令性幻听导致的自伤行为,缓解期又常因病耻感产生轻生念头。建立包含家属、社区医生的监护网络至关重要。氯氮平、喹硫平等药物对降低自杀风险具有保护作用。
4、感染防控
长期住院患者易发生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与免疫功能紊乱和卫生管理困难有关。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可预防常见感染。出现持续发热需及时排查结核等特殊感染。
5、社会支持缺失
病患往往面临就业歧视和社交孤立,导致就医依从性差和营养不良。社区康复站提供的职业训练、家庭心理咨询能改善社会功能。维生素D缺乏在该人群中尤为常见,需加强营养评估。
通过规范用药管理可显著改善预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对代谢影响较小。建议建立包含精神科医生、营养师的多学科随访团队,每半年进行全面体检,重点监测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指标。家属应学习疾病识别技巧,注意患者饮食起居规律性,预防跌倒等意外伤害。保持适度日照和社交活动有助于维持昼夜节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