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耳石症是怎么得来的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耳石症是怎么得来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耳石症可能由头部外伤、内耳供血不足、骨质疏松、前庭神经炎、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头部外伤

头部受到撞击可能导致耳石从椭圆囊斑脱落,进入半规管引发眩晕。患者会出现短暂性视物旋转,常伴随恶心呕吐。临床常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循环,配合Epley复位法治疗。外伤后需避免剧烈摇头动作,睡眠时垫高头部。

2、内耳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会使耳石膜缺氧变性,导致耳石异常脱落。典型表现为体位变化时突发眩晕,持续数秒至1分钟。可遵医嘱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微循环,配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水平。

3、骨质疏松

钙代谢异常可能影响耳石稳定性,中老年女性多见。除眩晕外可能伴发耳鸣、听力下降。建议补充碳酸钙D3片,复位治疗后需长期服用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日常应增加奶制品摄入,避免快速起卧动作。

4、前庭神经炎

病毒感染引发前庭神经损伤后,可能继发耳石位移。急性期出现持续性眩晕伴平衡障碍,血常规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升高。急性期需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后期配合前庭康复操训练。发病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光线刺激。

5、遗传因素

COL11A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耳石结构异常,家族聚集性发病者占5%-10%。患者幼年即出现反复眩晕,CT显示前庭导水管扩大。目前以手法复位为主,严重者可考虑半规管填塞术。建议直系亲属进行前庭功能筛查。

耳石症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如鱼类、蛋黄、蘑菇等。眩晕发作期间需有人陪同,防止跌倒受伤。建议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避免跳水、过山车等头部剧烈晃动的活动。定期复查前庭功能,按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鼻腔发出猪的哼哧声

孩子鼻腔发出猪的哼哧声可能与鼻腔分泌物过多、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鼻腔异物、过敏性鼻炎等因素有关。这种情况可通过鼻腔清洁、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1、鼻腔分泌物:鼻腔分泌物过多可能导致孩子发出哼哧声,尤其在感冒或过敏时更为常见。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洗鼻器清洁鼻腔,保持鼻腔湿润,有助于缓解症状。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如香水或烟雾。 2、鼻窦炎:鼻窦炎可能引起鼻腔阻塞和分泌物增多,导致孩子发出哼哧声。鼻窦炎通常表现为鼻塞、头痛、面部压痛等症状。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3、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可能阻塞鼻腔后部,导致孩子呼吸不畅并发出哼哧声。腺样体肥大常伴随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轻度肥大可通过鼻腔喷雾剂缓解,严重时需考虑腺样体切除术。 4、鼻腔异物:孩子鼻腔内异物可能引起哼哧声,尤其在幼儿中较为常见。异物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和呼吸不畅。发现异物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使用专用工具取出,避免自行操作造成损伤。 5、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可能引起鼻腔分泌物增多和鼻塞,导致孩子发出哼哧声。过敏性鼻炎通常表现为打喷嚏、鼻痒、流泪等症状。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必要时使用鼻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日常护理中,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清洁鼻腔,有助于缓解孩子鼻腔发出哼哧声的症状。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促进鼻腔通畅。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