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月经过后子宫收缩性疼痛可能与生理性宫缩、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病或黄体破裂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干预。
1、生理性宫缩
月经结束后子宫为排出残余经血和内膜碎片,会通过收缩帮助宫腔清洁。这种收缩可能引发短暂隐痛,通常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可通过热敷下腹部、饮用姜茶等方式缓解不适,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疼痛。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月经后持续刺激周围组织,导致子宫异常收缩。疼痛多呈进行性加重,可能伴随性交痛或排便痛。确诊需结合超声和CA125检查,治疗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地诺孕素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
3、盆腔炎
病原体上行感染引发子宫及附件炎症,月经后免疫力下降时症状凸显。疼痛为持续性坠痛,常伴发热和异常分泌物。需进行分泌物培养,常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阴道凝胶联合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4、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导致肌纤维肥大,月经后子宫仍持续痉挛性收缩。疼痛呈刀割样,可能伴经量增多。超声显示子宫均匀增大,可选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控制进展,保守无效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5、黄体破裂
月经后期黄体囊肿因外力或自发破裂,血液刺激腹膜引发剧痛。突发单侧下腹撕裂样疼痛是典型表现,可能伴休克症状。急诊超声可确诊,轻症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出血量大需腹腔镜止血手术。
日常需记录疼痛持续时间与强度,避免经期后立即进行高强度运动。保持会阴清洁,选择透气棉质内裤。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晕厥时需急诊处理。可适量补充含镁食物如坚果缓解肌肉痉挛,但需与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