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排便时肛门肿物脱出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排便时肛门肿物脱出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排便以后肛门肿物脱出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息肉脱出。肛门的直肠息肉脱出以后,因为息肉有蒂,可以还纳。所以这种情况往往没有疼痛感。第二,痔疮脱出。痔疮脱出分几种情况,二期的脱出,会自动回去。到三、四期的时候,脱出物虽然比较柔软也不疼痛,但是需要用手还纳。第三,直肠脱垂。直肠脱垂在早期主要以脱垂为主,而且呈中心圆形的环状脱出。早期的时候能够自动收回去,但是后期,特别是脱出比较严重时自己是回不去的,需要用手托回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长期便血是什么病症的前兆女性吃什么药

长期便血可能是痔疮、肛裂、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等疾病的前兆。女性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痔疮栓、云南白药胶囊、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痔疮

痔疮是直肠末端静脉丛曲张形成的团块,长期便秘或久坐可能诱发。典型症状为排便时无痛性鲜血便,可能伴随肛门瘙痒或异物感。轻度可外用痔疮栓缓解肿胀,严重者需行硬化剂注射治疗。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2、肛裂

肛裂由粪便干硬撕裂肛管皮肤导致,表现为排便时刀割样疼痛伴少量鲜红血便。急性期可用温水坐浴促进愈合,慢性裂口需使用硝酸甘油软膏改善局部血供。保持大便通畅是关键,可适量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3、结直肠息肉

肠道黏膜隆起性病变可能因遗传或慢性炎症引发,常见间歇性暗红色血便。确诊需依赖肠镜检查,直径较大的腺瘤性息肉需内镜下切除。术后可短期服用云南白药胶囊帮助止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4、溃疡性结肠炎

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慢性肠道炎症,特征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活动期需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重症患者联合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饮食宜低渣低脂,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5、结直肠癌

恶性肿瘤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大便隐血或习惯改变,进展期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确诊需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术前可短期使用止血药物,术后需营养支持促进恢复。

长期便血患者应记录出血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就医时提供详细病史。日常饮食避免过硬过热食物,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煮蔬菜。保持每日适量运动促进肠蠕动,便后建议使用温水清洁肛门。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粪便隐血试验或肠镜检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筛查年龄。所有药物均需在消化科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