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孩子上吐下泻肚子疼可能与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
1、饮食不当
孩子可能因暴饮暴食、食用生冷或变质食物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未消化食物、稀水样便。家长需暂停固体食物喂养,改为少量多次饮用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散等调节胃肠功能。
2、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常见于婴幼儿,起病急骤,伴随发热、喷射状呕吐、蛋花汤样便。可能与接触污染玩具或飞沫传播有关。家长需做好排泄物消毒,使用锌制剂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缩短病程,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必要时静脉补液。
3、细菌感染
食用被沙门氏菌、志贺菌污染的食物可能引发细菌性肠炎,症状包括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持续腹痛。需化验大便常规确诊,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
4、寄生虫感染
蛔虫、蛲虫感染可能导致脐周隐痛、夜间肛周瘙痒,偶见呕吐虫体。与不洁饮食或接触土壤有关。确诊后可使用阿苯达唑颗粒驱虫,家长需彻底清洗患儿衣物床品,教育孩子饭前便后洗手。
5、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或鸡蛋过敏常表现为进食后呕吐、腹泻伴皮疹,婴幼儿多见。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回避过敏原,替换为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配合蒙脱石散缓解肠道症状。
患病期间家长应记录呕吐腹泻次数、尿量及精神状态,准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饮食从米汤、稀粥逐步过渡到正常,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便后及时清洁臀部预防尿布疹。如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尿量减少或精神萎靡需立即急诊。恢复期可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定期复查大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