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外科

先天性食管闭锁喝奶老呛到怎么办?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先天性食管闭锁喝奶老呛到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喝奶呛咳可通过手术治疗、胃造瘘喂养、体位调整、奶嘴改良、密切监测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胚胎期食管发育异常引起,表现为进食呛咳、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1、手术治疗

食管闭锁修复术是根治性治疗手段,需根据闭锁类型选择端端吻合术或结肠代食管术。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需配合使用头孢呋辛酯颗粒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食管造影。

2、胃造瘘喂养

术前过渡期或无法立即手术时,需经皮胃造瘘管喂养。使用硅胶材质造瘘管可降低组织刺激,配合静脉营养支持。喂养时需将奶液加温至37-40℃,采用输液泵控制流速在5-10毫升/小时。

3、体位调整

喂养时保持45度半卧位,头部用U型枕固定。喂后维持直立位30分钟,使用拍背排痰手法促进气道清洁。夜间睡眠建议30度斜坡卧位,可配合婴儿防呛奶斜坡垫。

4、奶嘴改良

选用早产儿专用慢流量奶嘴,孔径不超过1毫米。每次喂养量控制在10-15毫升,间隔2-3小时。可添加母乳增稠剂或使用稠化配方奶降低流速,配合贝亲母乳实感奶瓶。

5、密切监测

每日记录呛咳次数、血氧饱和度及体重变化。出现发绀时立即停止喂养,使用吸痰器清理气道。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肺部感染情况,必要时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家长需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应对突发窒息,喂养前后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口腔。术后6个月内每月复查食管扩张情况,避免添加颗粒状辅食。建议参加新生儿喂养护理培训,定期评估患儿营养状况与发育指标,出现反复肺炎或体重不增需及时复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瘢痕软化针多久见效

瘢痕软化针的效果通常在注射后2-4周开始显现,具体见效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瘢痕类型而有所不同。瘢痕软化针通过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等,抑制瘢痕组织的过度增生,促进胶原纤维的重新排列,从而达到软化瘢痕的效果。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注射剂量和频率,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皮肤萎缩或色素沉着。 1、注射后观察:注射后2-4周内,瘢痕质地会逐渐变软,颜色可能变浅。观察期间避免对瘢痕部位进行摩擦或压迫,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如无明显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第二次注射。 2、药物选择:常用药物包括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等。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胶原合成,减少瘢痕的硬度和厚度。注射时需根据瘢痕大小和厚度调整剂量。 3、注射频率:一般每4-6周注射一次,具体频率根据瘢痕的恢复情况而定。过度注射可能导致皮肤萎缩或色素沉着,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每次注射后需观察局部反应,如出现红肿或疼痛应及时就医。 4、局部护理:注射后保持瘢痕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可使用硅胶贴或硅胶凝胶辅助治疗,促进瘢痕软化。硅胶贴每天使用12小时以上,硅胶凝胶每日涂抹2-3次,持续使用2-3个月。 5、注意事项:注射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或色素沉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症状会自行消退。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皮肤萎缩或感染,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避免暴晒,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 瘢痕软化针治疗期间,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鸡蛋、鱼类等,促进皮肤修复。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增强体质,有助于瘢痕恢复。日常生活中避免瘢痕部位受到摩擦或压迫,使用温和的护肤品,保持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