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面瘫中医辨证论治证型及方剂有哪些

| 1人回答 | 26次阅读

问题描述:
面瘫中医辨证论治证型及方剂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面瘫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包括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气血两虚证、痰瘀阻络证和肝肾阴虚证五种证型,常用方剂有牵正散、大秦艽汤、补阳还五汤、涤痰汤和六味地黄丸等。面瘫在中医称为“口眼㖞斜”,多因外邪侵袭或气血失调导致面部经络阻滞,需根据证型选用相应方剂调理。

一、风寒袭络证

风寒袭络证表现为突发口眼歪斜、面部发紧、畏寒无汗,舌苔薄白。多因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络所致。治疗以祛风散寒为主,常用牵正散加减,方中白附子、僵蚕、全蝎可祛风通络。风寒较重者可加麻黄、桂枝。患者需避风寒,局部可配合艾灸或热敷。

二、风热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见口眼歪斜伴耳后疼痛、口干咽红,舌红苔薄黄。多因风热毒邪侵袭经络,气血壅滞。治疗宜疏风清热,方选大秦艽汤加减,秦艽、防风、黄芩等可清热祛风。热象明显者加金银花、连翘。发病初期可配合刺络放血疗法。

三、气血两虚证

气血两虚证表现为病程较长、面部肌肉松弛无力,伴气短乏力,舌淡。多因气血不足,脉络失养。治宜益气养血通络,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当归、赤芍等。可配合针灸足三里、合谷等穴位。患者需加强营养,避免过度劳累。

四、痰瘀阻络证

痰瘀阻络证见口眼歪斜日久不愈,面部板滞或有瘀斑,舌暗有瘀点。多因痰瘀互结阻滞经络。治疗需化痰祛瘀通络,方用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含陈皮、半夏、桃仁等。可配合面部推拿或穴位注射。患者应忌食肥甘厚味。

五、肝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表现为面部抽搐、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多因肝肾阴亏,虚风内动。治宜滋补肝肾、熄风通络,方选六味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含熟地黄、山茱萸、天麻等。可配合涌泉穴贴敷。患者需避免熬夜及情绪激动。

面瘫患者除按证型用药外,需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饮食宜清淡温软,忌辛辣刺激;恢复期可每日轻柔按摩患侧面部,配合抬眉、鼓腮等表情肌训练;若超过3个月未愈或出现联动运动等后遗症,建议结合现代医学康复治疗。中药需由中医师辨证调整,不可自行长期服用固定方剂。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痱子抹点什么药膏管用

痱子可遵医嘱使用氧化锌软膏、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缓解症状。痱子通常由汗腺导管阻塞、汗液滞留引起,表现为皮肤出现密集小丘疹或水疱,伴瘙痒或刺痛感。

1、氧化锌软膏

氧化锌软膏适用于轻度痱子,具有收敛和保护皮肤的作用。该药物能减少汗液刺激,缓解皮肤红肿,对无明显感染的痱子效果较好。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接触眼睛,若出现皮肤灼热感应停用。

2、炉甘石洗剂

炉甘石洗剂可用于瘙痒明显的痱子,含炉甘石和氧化锌成分,能中和皮肤酸性环境。该药物通过冷却作用减轻灼热感,使用前需摇匀,每日可重复涂抹多次,但皮肤破损时禁用。

3、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炎症较重的痱子,属弱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该药物能抑制局部免疫反应,减轻红肿和瘙痒,连续使用不宜超过1周,婴幼儿需在医生指导下减量使用。

4、莫匹罗星软膏

莫匹罗星软膏针对继发细菌感染的痱子,属局部抗生素制剂。该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使用时应覆盖全部患处,避免与眼睛及黏膜接触。

5、糠酸莫米松乳膏

糠酸莫米松乳膏适用于顽固性痱子伴明显炎症反应,为中效皮质类固醇药物。该药物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面部及皮肤褶皱处使用时需谨慎,孕妇及儿童应遵医嘱调整疗程。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痱子的关键,夏季宜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剧烈运动后汗液长时间滞留。出现痱子后避免搔抓,室温建议控制在26℃以下,婴幼儿可使用温水轻柔擦洗患处。若痱子持续不愈或出现脓疱、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皮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