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胃息肉术后发烧可能与术后感染、麻醉反应、应激反应、创面渗血或原有基础疾病加重等因素有关。术后发烧通常表现为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可能伴随寒战、乏力等症状。
1、术后感染
胃息肉切除过程中可能因器械消毒不彻底或黏膜屏障受损引发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可表现为持续性低热或高热。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确认感染,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2、麻醉反应
全身麻醉药物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术后发热,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体温通常不超过38.5摄氏度,无明确感染证据时可选择物理降温。若合并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缓解。
3、应激反应
手术创伤可激活炎症介质释放引发吸收热,体温多在38摄氏度以下。这种非感染性发热通常持续2-3天自行消退,期间可适量饮用温水促进代谢。避免擅自使用退热药掩盖病情。
4、创面渗血
电凝止血不彻底可能导致创面渗血,血液分解产物吸收后引起发热。可能伴随黑便、血红蛋白下降等症状。需通过胃镜复查确认出血点,必要时使用凝血酶冻干粉局部止血或静脉输注氨甲环酸注射液。
5、基础疾病
原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可能因手术应激加重,诱发感染性发热。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伤口愈合延迟,需调整胰岛素注射液用量控制血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预防感染。
术后应每日监测体温3次,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超过24小时需及时就医。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响创面愈合。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按医嘱定期复查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