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熬中药时中间发现水少了可以再加水,但需根据药材性质及煎煮阶段决定是否添加冷水或温水。
煎煮中药时若不足,在沸腾前可补加冷水至原定水位,避免因温度骤降影响药物成分溶出。草本类药材质地疏松,水分蒸发快,首次煎煮20分钟内水位下降明显时可补加50-100毫升温水,保持药材完全浸没。矿物类或坚硬药材如龙骨、牡蛎等需提前浸泡30分钟,煎煮过程中不宜中途加水,防止有效成分析出受阻。使用自动煎药壶出现水位报警时,应关闭电源待温度降至80℃以下再注入热水,避免高温蒸汽烫伤。
特殊药材如附子、乌头等有毒饮片需严格遵循先煎流程,首次煎煮1小时后才能添加二煎用水,中途禁止补加水防止毒性成分残留。胶类药材如阿胶需烊化兑服,煎煮其他药材时若水量不足只能添加沸水,避免胶质遇冷凝固。煎煮解表类药物如麻黄、桂枝汤时宜武火快煎,水位下降超过三分之一则需弃置重煎,补加水会导致药效挥发油流失。
中药煎煮完成后药液量应保持在150-200毫升,儿童用药浓缩至50-100毫升。建议使用砂锅或陶瓷锅具,水位线下降过快时可垫入竹篦防止糊底。存放煎药容器需提前用热水温烫,突然加入冷水可能导致药液温度不均影响有效成分稳定性。若多次出现水量异常减少,需检查火候控制或调整药材浸泡时间。
手部扁平疣可能影响外观、引发瘙痒或轻微疼痛,少数情况下可能因搔抓导致感染。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良性赘生物,好发于手背、手指等暴露部位。
1、外观影响
扁平疣表现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或粗糙,颜色呈肤色或浅褐色。多发性皮损密集分布时可能影响社交信心,尤其当皮损位于手指、手背等显眼部位时。部分患者会因皮损持续存在而产生焦虑情绪。
2、局部不适
约三成患者会出现轻度瘙痒,摩擦或出汗后症状可能加重。少数疣体受外力摩擦时可能产生轻微刺痛感。婴幼儿患者可能因搔抓导致皮损扩散,家长需注意避免患儿抓挠患处。
3、传染风险
HPV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间接传播,搔抓后未清洁的手部接触其他部位皮肤可能导致自体接种。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皮损泛发,家庭成员共用毛巾等物品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4、继发感染
反复搔抓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风险。表现为疣体周围红肿、渗液或化脓,严重时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感染扩散。
5、治疗反应
冷冻治疗可能引起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减退,外用维A酸乳膏可能导致局部脱屑。干扰素凝胶注射后可能出现低热等全身反应。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需严格防晒以避免色素沉着。
患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撕扯疣体。接触疣体后需彻底洗手,不与家人共用指甲剪等个人物品。治疗期间建议穿着透气棉质手套减少摩擦,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优先控制血糖。皮损突然增多或出血渗液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