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皮肤性病科

腋下疖肿的硬包要怎么消除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腋下疖肿的硬包要怎么消除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腋下疖肿的硬包可通过热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切开引流、日常护理等方式消除。腋下疖肿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红肿、疼痛等症状。

1、热敷

热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疖肿成熟和脓液排出。将干净毛巾浸入40-45℃温水中拧干,敷于患处10-15分钟,每日重复3-4次。热敷过程中避免用力挤压,防止感染扩散。若皮肤出现破损或渗液,应停止热敷并及时消毒处理。

2、外用药物

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外用制剂。用药前需清洁患处,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疖肿及周围皮肤,每日2-3次。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皮肤瘙痒、灼热感等不良反应,孕妇及过敏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口服药物

对于范围较大或伴有发热的疖肿,可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口服抗生素。药物治疗需完成规定疗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服药期间禁止饮酒,避免与含钙、镁制剂同服影响吸收。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

4、切开引流

当疖肿直径超过1厘米或形成明显脓头时,需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行切开引流术。术后每日用碘伏消毒创面,覆盖无菌敷料。引流后2-3天内避免沾水,观察有无出血、异常肿胀等情况。瘢痕体质者应提前告知医生。

5、日常护理

保持腋窝清洁干燥,每日用温和沐浴露清洗后彻底擦干。避免使用止汗剂等刺激性产品,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油腻食物摄入。反复发作患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检查。

疖肿未成熟时切忌自行挤压,以免导致感染扩散或败血症。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摩擦,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愈后注意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并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可适当补充乳铁蛋白粉或维生素C片。腋下多汗者建议定期使用氯化铝溶液控制汗液分泌。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皮肤病理检查怎么做

皮肤病理检查可通过活检、刮片、细胞学检查等方式进行,通常用于诊断皮肤疾病、鉴别良恶性病变等。皮肤病理检查的具体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活检、穿刺活检、刮片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检查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变部位、性质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1、手术切除活检:手术切除活检是获取皮肤组织样本的常用方法,适用于较大的皮肤病变或疑似恶性肿瘤。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使用手术刀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并将其送至病理科进行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该方法能够提供完整的组织样本,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 2、穿刺活检:穿刺活检适用于较深在的皮肤病变或无法完整切除的病变。医生使用穿刺针或活检枪,在局部麻醉下获取病变组织样本。该方法创伤较小,但获取的组织量较少,可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3、刮片检查:刮片检查适用于表浅的皮肤病变,如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医生使用刮匙或刀片轻轻刮取病变表面的组织或分泌物,制成涂片后进行显微镜观察。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快速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 4、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适用于液体或半固体样本,如疱液、脓液等。医生使用细针穿刺或直接采集样本,制成涂片后进行显微镜观察。该方法能够快速提供细胞学信息,但无法观察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病理检查中的辅助技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或抗原的表达。医生将组织切片与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染色反应观察目标蛋白的分布和表达水平。该方法有助于鉴别肿瘤类型、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皮肤病理检查后,患者需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新鲜蔬菜等,促进伤口愈合。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有助于恢复。若出现异常症状,如伤口红肿、疼痛加剧等,应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